新闻频道

当前位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 新闻频道 > 地方动态
让职业教育铸造新时代“滁州工匠”
作者:刘金鑫       出自:皖东晨刊       发布时间:2019-05-23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也是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不久前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时期”。滁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兴办特色职业教育,通过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等多种举措,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强市建设,努力培育“滁州工匠”,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全省2018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中期评估中,滁州市位列全省第1,连续两年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位列第2名,滁州机电工程学校、天长市工业学校等4所中职学校获评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学校,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和滁州市旅游商贸学校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这一项项骄人的成绩,来自于滁州市在职业教育道路上的大胆探索和不断追求。

1.png

2.png

推动中高职衔接

打通“匠才”成长通道

让自己的孩子不读高中或者大学而读中职、高职学校,面子问题至今仍是很多家长心里过不去的坎。

“为破解职业教育当前的困境,我们加快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打通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努力给学生搭建成长成才通道。”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滁州市确立了以“2所高职院校为引领、10所中职学校协调跟进”的发展思路。通过组建滁州职教集团,统筹市域内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在课程衔接、教学科研、实训资源等方面共建共享,全面推广“五年一贯制”“3+2”分段培养等模式,初步建立了高职教育为引领、中职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

现代职业教育,既需要学生掌握学习技能,也离不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平衡技能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这两端,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第一要义。

滁州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职业技能和文化基础教育并重,进一步健全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努力帮助学生做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了“立交桥”。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滁州市2所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合计招生6206名,其中中职学校输送生源2465名,占招生总数39.71%;中职学校对口升本达698人,同比增长26.4%,占全省总数15.5%,位列全省第2,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优秀学子步入大学殿堂,通过努力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聚焦专业性教学

建强“匠心”师资队伍

名师出高徒,未来的中国工匠,需要大师来带,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抓住了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

为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滁州市多措并举,通过“调”“聘”“招”“培”,来塑造一支“工匠之师”。

统筹盘活教师编制。滁州市积极从撤并的农村普通高中选调优秀文化课教师补充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有效缓解了中职学校因规模扩张引起的教师短缺矛盾。2018年以来累计选调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376名。

建立兼职教师制度。各职业院校在核定编制总额内,面向重点行业、企业按照不低于编制总数20%比例选聘技能型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由同级财政负担。目前全市共聘任编外技术能手、行业骨干、能工巧匠392名,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资金560万元。

逐步放开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用人自主权。由学校根据发展现状、专业特色等需要,重点瞄准紧缺型人才拟提自主招聘申请,并由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招聘工作组,主动到高校院所开展现场招聘。截至目前,全市共自主招聘专业教师170名。

与此同时,在完成国培、省培等规定动作基础上,滁州市各院校依托职教集团资源优势开展“菜单式”等师资培训,目前已连续开展5期工业机器人、模具制造技术等专业课教师培训,参加培训教师达150名。

促进校企间互动

夯实“匠工”发展平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离开了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滁州市先后出台《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促进大中专院校服务企业人才需求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并坚持把滁州职教集团作为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龙头及基地。

此外,滁州市各中职学校依据《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定向培养等方式,从过去单纯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的目标导向,转变为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

目前,滁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企业已达7家,试点专业 6个,联合招生招工304人,共同开发课程16门,形成成果案例5份。并通过双方共建教学与实训基地,利用一边是课堂一边是车间的模式,形成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联动双赢、常态运行。

与此同时,12所中高职院校联合86家骨干企业、8个科研院所及35个行业协会,先后建立了2个企业学院、14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逐步形成了职业院校向集团内企业择优重点推荐、企业对集团内院校倾斜选聘的“双向互动”“无缝对接”就业新模式。

据了解,滁州市每年可输送各类实用技能型人才2.3万名,为企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达6万人次以上。2018年,全市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7.2%、98.34%,其中在滁就业占比分别达39.4%、70.5%,企业用人满意率达88.26%。

推广定向化培养

打造“匠人”立足之基

近年来,随着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各职业院校与时俱进,加强市场调研,积极拓展专业发展思路,不断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广定向化培养,全方位深化校企合作。

作为滁州技工学校的前身——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1996年由德国博世西门子家用电器集团在滁州投资设立之际,就开始与其合作办学,开设工业机械和工业电子两个专业班级,从那时起至今已达23年,且全面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累计为企业输送主机手和管理人才800余名,这样的合作如今依然在延续。

此外,滁州市各职业院校还与东菱电器、长电科技、扬子空调、全柴动力等162家重点企业开展“订单式”和“现代学徒制”教育培养,年输送各类技能型人才超3000名。

2018年,滁州市校企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38份、设置共建共享课程32门,订单培养学生数达3183名,实现了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有效供给。

同时,在积极探索订单式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滁州市职业教育形成了“重技能、懂管理、宽知识、能创业”的职业教育特色,构建了能力培养、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三个一能力提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

下一步,滁州市职业教育将进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安徽省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和贡献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新滁州作出更大的贡献。

1555913075565068995.jpg

(责任编辑: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