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当前位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 新闻频道 > 院校动态
从校长的“不”字中,能看出多少“风骨”——访四川省绵阳旅游学校“全国优秀科研校长”陈朝阳
作者:王俊文       出自:教育家杂志       发布时间:2018-04-13

做事浮在表面就难以生根。陈朝阳认为干教育,特别是干职业教育,必须持之以恒,对事业有感情才有激情,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会产生灵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天府之国——四川,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中国科技城——绵阳,一个院士云集的国防三线建设城市。在这里,有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四川省绵阳旅游学校( 四川绵阳高级技工学校)。

与大众印象中的职业院校不同,绵阳旅游学校以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个性化教改创新成果闻名遐迩。学校已经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战线的一颗新星。这一切的起点,源于该校校长陈朝阳博士2011年初提出的个性化教育改革。

近日,本刊记者专程来到绵阳旅游学校采访了这位全国个性化职业教育改革专家。试图从他讲的几个“不”中,探寻着他不同寻常的“教育风骨”。

陈朝阳博士潜心研究职业教育规律,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有关自由发展的论述,结合学校的个性化教学改革实践,创立了“个性化自由发展教育理论”。

自由发展教育理论的核心是追求每一个人的个性化自由发展。这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它同时也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找到了更好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发思解三步教学法”,它要求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开动脑筋,“发现问题,思考办法,解决问题”。

不要锦绣异乡,偏回贫穷家乡——一颗执着心,追逐职教梦

有这么一件事,陈朝阳的家乡人到现在都还津津乐道。那还是八十年代中期,那时的陈朝阳正当青春年华,他立志高远,发奋读书,勤学上进,品学兼优,最终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考上了大学。进入大学之后的陈朝阳就像一块海绵,广泛地吸收各个领域的知识并加以运用,在教育、经济、文学、农业等领域尤其突出。在大学里,陈朝阳笔耕不辍,是学校有名的“ 笔杆子”,他的才华深受学院党委领导以及经济学家廖锡纯教授的赏识。学院领导有意将他留校,在马列主义研究室工作,并提供条件让他继续读研深造。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好事,但陈朝阳却推掉了这个机会,谈及原因,陈朝阳表示这是为了兑现当年考上大学时答应家乡教育局领导的一个请求:“ 在大学里要争取入党,不谈恋爱,毕业回家乡任教”。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有人说他傻,放着这样一条锦绣前程不要,偏要去穷山沟做一个教书匠。陈朝阳不置可否,他说当年是教育局领导给了他考大学的机会,而且自己也答应了教育局领导的请求,因此,必须兑现诺言回家乡从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只有专注才能专业。投身教育和研究教育并不是一条平坦大道,陈朝阳和别人不一样,他认准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朴实的梦想:做个好老师,当个好校长。“学习改变命运”是陈朝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学习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对学习的热爱持续人生几十年,他的人生轨迹也因学习而不断改变,现在,他想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人生跨越,也想通过自己和全体教职工努力去改变学生命运。

走上领导岗位后,即使教育教学工作再繁忙,陈朝阳也从未间断学习,他每天至少抽出两三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为了探寻教育及其发展规律,他报考了加州美国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平时为了节约时间写出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他经常是靠三块烧饼一瓶开水,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做事浮在表面就难以生根。陈朝阳认为干教育,特别是干职业教育,必须持之以恒,对事业有感情才有激情,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会产生灵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陈朝阳先后撰写了几十篇论文,写成了十余部大块头专著。

不要片面强调个性——给每棵树苗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陈朝阳认为,环境和个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偏重哪一方都不会事半功倍。2005年初春,学校的新生食堂竣工了,花匠在新食堂大门前的左右两边各种了一颗大小差不多的黄果树苗。几年之后,这两棵黄果树的长势却大不一样,一棵枝株茂盛傲然挺立,另一颗却依旧十分矮小。

一向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陈朝阳,专门抽出时间来进行调查研究,终于摸清了事情的原委。从表面看,种上这两棵树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在水泥地面上打了一个圆形口子,再挖坑种树。但是看不见的地下环境就大不一样了,一边是曾被用来移高填低谷的土地,留下了僵硬的生土;另一边是被填地的肥沃的回填土。种在这样不同的两个地方,树的生长形势自然就大不一样了。这一偶然现象引起了陈朝阳的深思,树成材靠根下的土壤,人成才离不开生活的环境。

陈朝阳认为,学生成长或成才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父母的先天遗传,二是后天生活环境。父母的先天遗传因素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是后天生活的成长因素和环境。于是,陈朝阳于2010年提出“环境育人”的办学思想,旨在用环境塑造人,用环境改变人与人的工作,培养“懂规矩,肯干事,敢负责,能吃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陈朝阳着力于环境的改造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墙报、宣传栏,广播、影视活动等载体,力争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敢于创造、立志成才的良好环境。他先后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两弹城等各类展馆,又积极介绍邓稼先等人的光荣事迹,在学生中间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当我们把学校里学习的知识都忘掉后,剩下来的就是素质”,这句话对陈朝阳启发很大。陈朝阳提出了“创特色、铸品牌、建名校”的发展战略,他的办学策略着眼于“立德树人和个性发展”,他特别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并依据当地的资源优势,组织编写独具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也着眼于务实担当,强化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做到“让每一个墙壁都会讲话”。校园公共读书角、各种主题的文化墙、丰富多彩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学习型校园,学生不仅形成了勤于读书的好习惯,还通过各种社团组织来彰显个性、发展潜能。

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了300多场各类活动来锻炼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和自尊。学校广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了四川省绵阳旅游学校个性订制职业教育集团,开展“个性化校企合作”订制班,把学生的个性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更加适合的成长成才环境。

不要怕乱,乱中会求序——让学生走班选老师,让老师在班吸引学生

十多年前,陈朝阳在一次巡考中发现,有一个学生不到5分钟就交了白卷。陈朝阳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学生回答:“我什么都不会,上初中时就是这么混过来的。”类似现象在每次考试中屡见不鲜。这让陈朝阳开始反思我们的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之后,教育改革也进行了数十年,到如今竟然还有学生交白卷?学生交白卷,我们的学校还管不管?我们的老师还管不管?

“总得要让这些基础差的孩子们学一点有用的东西吧,总得要让他们不至于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吧。”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催促着陈朝阳不仅得管,还得管好。经过仔细分析,陈朝阳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厌学。而厌学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学内容的深奥、枯燥和陈旧;二是教学方法的呆板、单一和落后;三是理想信念的缺失,没有梦想。

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陈朝阳决定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他大胆地提出了“个性化三师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跨界自由选课模式”。就是给每个学生配三个导师:班主任做德育导师、专业课老师做职业导师、有十年工作经历的企业师傅做就业导师。而且让学生选老师。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都讲这种改革会乱套,陈朝阳却说,不怕乱,只有乱,才能乱中找问题,才能乱中求秩序,放得越开,才走得越远。老师最强的能力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老师课讲得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

“个性化三师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跨界自由选课模式”的双模式推行之后,学生们对这一改革十分兴奋,但有些老师却很排斥这样的改革,有些不太愿意执行,他们担心自己没啥专长,怕自己的课没有学生选。但推进改革后,老师们在别无选择中竟逐渐练就了一身本领。每位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加强市场调研和个性化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课堂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深受学生的欢迎。改革推行了一段时间以后,许多老师都发生了变化,从排斥到热爱,变“不愿教”到“抢着教”。

自选课走班制推行后,学生变“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定额配单”到“自主订单”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学课程,学习注意力提高了,上课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生活的乐趣,逐渐进入自主驾驭、自由发挥的佳境。他们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多姿多彩,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旅游班有一个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经常逃学。在自选课走班制推行以后,他根据自己摄影爱好,选修了一门影视专业课,没想到一听就上瘾,逐渐在艺术班成了独当一面的尖子生,创作和拍摄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还没毕业就被一家大型广告公司抢了去。

自选课走班制的推行,让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有时间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内锦上添花。也让一些原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擅长领域,有的学生甚至有了自己的发明,拥有了专利。

自选课走班制的推行,也让企业得到了更多的实惠。由“拉郎配”到“巧点鸳鸯谱”,以前企业选学生都是选择机械性流水线人才,有些人才属“ 拉郎配”凑合型。如今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不仅使企业得到“大路货”,还意外收获不少稀缺的奇才、怪才,起到“ 雪中送炭”的效果。

不要补“短板”——只要尊重学生,扬长避短

陈朝阳认为,个性化教学最本质的要求是尊重学生,扬长避短,应当把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对于每一个学生的“短板”,他认为不用补,有些“短板”是补不起来的,一定条件下是“短板”,但在另外一种条件下,它就是“长板”,要坚持“围绕学生办学校,围绕企业办职教”的办学理念,尊重和呵护学生的个性,善于用美丽的眼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短板”不短,长板更长。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如今的绵阳旅游学校提出了“个性化四得循环”办学模式。一是招得进。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就犹如完成企业订单,没有订单,企业就没有活干;招不来学生,老师就没书教。二是留得住。学生进校后要喜欢学校,喜欢班级,喜欢老师,喜欢同学,这样招进来的学生才不会跑。三是学得好。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要学知识,学技能,更要学做人,因此,快乐的学习氛围就尤为重要,不能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而要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四是出得去。学生到职业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份阳光、体面、高薪的工作,学校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适应企业需求,找到满意的工作。以上四个方面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学校自然就越办越好,形成了较为强烈的“ 葡萄串”效应。

陈朝阳说,一个好的教育团队的建设,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他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总结提炼出“三生”核心价值观——生命健康、生涯发展、生活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大道至简,总有一些是大家都明白的;大理略同,总有一些是大家都认可的,这就是“核心价值观”。一个组织只要有了大家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大家在一起共事,就通大道、通大理了。大道大理一通,大事小事无忧,这样才能形成幸福的大家庭,变成特别能干成事的团队。

在陈朝阳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宝贝,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既然选择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执着坚守,绝不能轻言放弃。临别时,陈朝阳校长告诉记者:1978年他走进安县师范学校大门时,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就是屏风上写着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八个大字,今天,走过38年的教育生涯后,才明白其中的深长意味……

网站.jpg

(责任编辑: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