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当前位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 新闻频道 > 地方动态
陕西省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发布
出自:陕西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18-02-28

一、学校发展

(一)规模结构

2016年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下同)在校生277832人,比2015年减少44509人。其中陕西籍学生252957人,占91.05%;外省籍学生24875人,占8.95%。在校生中女生134176人,占48.29%(见表1-1)。

1.jpg

2016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750所,比上年减少26所;招生350506人,比上年减少20199人;在校生1060946人,比上年减少66314人。其中:普通高中485所,比上年减少3所;招生257192人,比上年减少7078人;在校学生783114人,比上年减少21805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93314人,比上年减少13121人;在校生277832人,比上年减少44509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比较上年下降0.47个百分点,在校生占比较上年下降2.41个百分点(见表1-2)。

2.jpg

(二)设施设备

1.教学仪器设备。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总值722695.88万元,其中教学实训仪器设备资产值147974.93万元。其中,当年新增教学实训设备价值14573.72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5326元,超过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生均3000元上限。

2.实训基地建设。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有产权校内实训基地977976.42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增建筑面积9766.99平方米,正在施工建设的实训基地40913.2平方米。

3.信息化建设。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网络信息点数31920个,其中无线接入4375个,占13.7%。上网课程1080门;数据库818个,电子图书1528973册,音频视频资料57050小时。2016年接受过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的专任教师3155人次,信息化工作人员1636人。

(三)教师队伍

1.数量。2016年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有教职工21218人,其中专任教师15471人,占72.91%。专任教师与在校生的比例为1:16。

2.结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文化基础课教师6823人,占44.1%;专业课教师7594人,占49.09%;实习指导课教师1054人,占6.81%。从职称结构看,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4人,副高级3013人,中级6253人,副高以上职称占20%;从学历结构看,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10人,硕士研究生951人,本科12484人,本科以上学历占86.9%。另外,聘请企业行业及外校教师1868人。

3.专业教师结构。全省编制内专任教师15471人,其中,文化基础课教师6823人,专业课教师7594人,实习指导教师1054人。各专业大类专业教师分布情况如表1-3。

3.jpg

4.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情况。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完成各层次教师培训18194人次。与2015年相比,全省培训人次增加1705人次,其中校本培训增加1709人次,县级培训增加704人次,其他层次培训有所减少(见表1-4)。

4.jpg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基本情况

 1.招生情况。2016年全省教育部门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累计招生93314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8122人,职业高中招生74998人,成人中专招生194人。新生中应届初中毕业生86833人,占93.05%。

2.毕业生情况。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校)毕业学生113590人,其中,普通中专25936人,职业高中86473人,成人中专1181人。毕业生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91939人,占80.94%。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

1.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发布的《2016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全省教育系统有202所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上报毕业生95522人,其中,就业91434人,就业率为95.72%;就业学生中,对口就业57215人,对口就业率59.90%。与2014和2015年相比,毕业生总数和就业人数呈逐年递减趋势。三年平均就业率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96%左右,对口就业率从2014年的53.97%提高到2016年的59.90%(见表2-1)。

5.jpg

2.就业学生就业去向分布情况。

2016年不完全统计的202所中等职业学校就业人数为91434人,其中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数为44334人,占就业学生数的48.49%;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数为6550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16%;其他方式(应征入伍、境外就业)就业15418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6.86%;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数为25132人,占就业学生数的27.49%。对比分析2014和2015年数据,就业学生就业去向发生了明显变化,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和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人数减少,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和应征入伍、境外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但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和合法从事个体经营就业仍是中职毕业生就业主去向(见图2-1)。

7.jpg

3.直接就业学生情况。

1)直接就业学生就业产业分布情况。2016年202所中等职业学校直接就业学生6630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5920人,占8.93%;从事第二产业20946人,占31.59%;从事第三产业39436人,占59.48%。与2014年和2015年相比,从事第一产业比例从2014年的17.11%下降到2016年的8.93%,下降8.18%;从事第二产业比例从2014年的36.92%下降到2016年的31.59%,下降5.33%;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大幅增加,2016年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比例已经达到了59.48%,比2014年提高13.51%,比2015年提高13.50%。表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第一、二产业就业比例有所下降,在第三产业就业成为主阵地。(见表2-2)。

8.jpg

2)直接就业学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2016年202所中等职业学校直接就业学生66302人,其中在本省就业33606人,占50.69%;到异地就业32630人,占49.21%;到境外就业66人,占0.099%。通过与2014和2015年数据对比分析,直接就业学生就业地域分布呈现本省和境外就业逐年减少、异地就业逐年增加的趋势。本省就业人数占直接就业人数比例从2014年的73.54%减少到2016年的50.69%,异地就业人数占直接就业人数比例从2014年的26.25%增加到2016年的49.21%(见图2-2)。

9.jpg

3)直接就业学生就业地点分布情况。2016年纳入统计的202所中等职业学校直接就业学生66302人,其中在城区就业53918人,占81.32%;在镇区就业的10632人,占16.04%;在乡村就业1753人,占2.64%。通过与2014和2015年数据对比分析,城区和镇区是中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地。在城区就业毕业生比例从2014、2015年的75.58%提高到2016年的81.32%;在镇区就业从2014年的16.55%下降到2016年的16.04%;到农村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从2014年的7.88%下降到2016年的2.64%。

4)直接就业学生就业合同签订情况。2016年纳入统计的202所中等职业学校66302名直接就业学生中,签订就业合同62838人,占94.78%;未签订就业合同3464人,占5.22%。与2015年相比,直接就业学生签订就业合同人数占直接就业学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增加,比例从2015年的85.90%提高到了2016年的94.78%;未签订就业合同学生比例从2015年的14.10%下降到2016年的5.22%。(见图2-3)。

9.jpg

5)直接就业学生起薪情况。2016年202所中等职业学校66302名直接就业学生中,月薪起薪在3000元以上的17266人,占26.04%;月薪起薪在2001-3000元的24750人,占37.33%;月薪起薪在2001元以下的24286人,占36.63%。与2015年数据相比,直接就业学生中月薪起薪在3000元以上人数大幅增加,比例从2015年的9.62%增加到2016年的26.04%,净增加16.42个百分点。

4.各专业大类就业情况。据陕西省教育厅《2016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数据资料,纳入统计的202所中等职业学校19个专业大类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72%,对口就业率为59.90%;就业率最高的是公共管理与服务类,最低的是其他类;休闲保健类对口就业率最高,其他类最低(见表2-3)。

9.jpg

5.毕业学生就业满意度情况。据陕西省教育厅《2016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数据资料,纳入统计的202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总体满意度为78.92%,其中非常满意14498人,满意38242人,比较满意22648人,不满意1658人,无法评估18476人。与2014和2015年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数据对比分析,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逐年上升,从2014年的75.78%增加到2016年的78.92%。(见图2-4、图2-5)。

9.jpg

9.jpg

6.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

1)毕业生就业去向趋于多元化。虽然进入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直接就业依然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首选,但比例有所下降,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升学通道拓宽,越来越多学生通过分类考试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016年直接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48.49%,从事个体经营毕业生人数占就业人数7.16%,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占就业人数的27.49%。

2)毕业生就业产业分布有所变化。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于二、三产业,第三产业成业吸纳就业的主力,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较2015年有所减少,第一产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依然吸引力不强。2016年二、三产业就业总人数为60436人,占到了就业总人数的66.04%,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39436,占就业总人数的39.85%,而分布于第一产业仅有5920人,占就业人数的6.47%。因此,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当紧跟产业发展变化,主动适应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进行调整。

3)更多学生选择异地就业。2016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异地就业毕业生占到了就业人数的35.69%,在本地就业只有36.75%。虽然近年来陕西省经济持续发展,但吸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依然不足。

4)城镇就业依然是主导。2016年城区和镇区就业的毕业生分别占到了就业人数的58.97%和11.63%,而到农村就业的毕业生只有1.92%。由于城镇的第二、第三产业可以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城镇也能提供更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因此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在城区和镇区就业。在城区和镇区就业依然是2016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绝对选择。

5)毕业生待遇有所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起薪有所提高,2016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起薪为2660元。但从调查看,毕业生仍然存在就业不够稳定,流失率和调换企业或工作岗位频率较高的问题,需要继续采取适当措施,提高中职毕业生薪资待遇,保证中职毕业生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

三、人才培养质量

(一)在校生专业分布

2016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在19个专业大类中,规模排在前5的专业大类依次是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医药卫生类、教育类,分别占总人数的20.13%、14.8%、12.85%、11.65%、11.39%,与2015年学生分布基本相同。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中主要是准备参加普通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的学生,在县级职教中心中居多;交通运输类专业中主要是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医药卫生专业中主要是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办的护理专业学生,教育类专业中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排名靠后的5类分别是司法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休闲保健类专业。

0.jpg

(二)毕业学生获取资格证书情况

根据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为113590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为91939人,占80.94%,与2014和2015年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比较大体持平,略有提高。

(三)质量保障体系

1.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2016年6月,陕西省教育厅印发《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陕教职办〔2016〕16号),制定“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诊断项目指标体系”,明确诊改工作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及步骤,全面安排、指导和推动各地、各学校按照方案要求开展教学诊改工作。10月,省教育厅召开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培训会,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全面启动。榆林市、咸阳市先行启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专家委员会对其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

2.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印发《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进行专题辅导培训。设区市和杨凌区、省属中专学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国家级中职示范校以不同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3.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为深入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6年在全国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300多个地级行政区和576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同时对31个省所覆盖的19大行业的用人单位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雇主满意度问卷调查。陕西省在10地市选取2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2645人,其中2300名学生、345名教师,通过等距离抽样选取,参加了在线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462份,有效率为93.08%。其中,学生有效样本量2134份,有效率为92.78%;教师有效样本量328份,有效率为95.07%。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反馈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据此分析形成如下主要结论:

1)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体满意度指数为60.13分。在教育期望、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三个方面,教育质量指数最高,为63.29分;其次是教育期望,指数为62.04分;教育公平仍显不足,指数为58.57分(见表3-2)。

7.jpg

2)学生满意度指数最高市(64.80分),最低市(51.02分)。指数最高市和最低市相差13.78分。同时,最高市和最低市在质量感知、公平感知和教育期望三个方面,均分别位列指数最高市和最低市。

3)关中地区的学生满意度指数较高,陕南地区整体偏低。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学生总体满意度指数呈现关中、陕北和陕南依次下降的趋势。关中、陕北、陕南地区指数差值依次为0.23和0.17。质量感知、教育期望和公平感知满意度指数也呈现相同的特征,特别是在公平感知方面,陕南地区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地市之间最大差值为14.86分(见图3-1)。

7.jpg

4)城区学生满意度指数高于农村地区。学生家庭居住地为城区的学生在总体满意度、教育期望、质量感知和公平感知的指数较高,家庭居住地为农村的学生在这四个方面指数较低。

5)学生最满意的六个方面,学生出勤位列首位。学生最满意的六个方面依次为:学生出勤、专业课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国家助学金政策、上课纪律、教师管理。

6)学生最不满意的六个方面,学校食堂位列首位。学生最不满意的六个方面依次为:学校食堂、继续学习渠道了解程度、宿舍条件、建议渠道畅通性、就业难易程度、参加技能大赛机会。

7)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总体满意度指数为55.34分。在教育预期、学校管理和政府保障三个方面,学校管理指数最高,为58.83分;其次是教育预期,指数为53.77分;政府保障仍显不足,满意度指数最低,为45.37分(见表3-3)。

9.jpg

8)教师满意度指数最高地市为(47.82分),最低地市为(38.31分),指数最高地市与最低地市分差9.51分。

9)本科学历教师满意度指数低于其他学历层次的教师。本科学历教师在各学历层教师群体中,在总体满意度、学校管理、政府保障和教育预期的满意度指数均为最低,尤其在政府保障指数上差距较大;中专以及专科学历教师的满意度较高;学历越高的教师的满意度越低。

10)教师最满意的六个方面,与学生融洽度居首位。教师最满意的六个方面依次为:与学生融洽度、同事融洽度、学校校风、学校发展信心、工作愉悦度、工作适应性。

11)教师最不满意的六个方面,待遇情况居首位。教师最不满意的六个方面依次为:待遇情况、参与学校治理、入职前社会地位预期、社会地位、业务培训机会、承担安全责任。

(四)技能竞赛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手竞赛。2016年6月,陕西省教育厅组织开展陕西省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手竞赛及评选活动,全省69所中职学校和2所职教研究机构共102名教师参加了11个小组的教学竞赛,评选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手71名,其中优秀教学能手12名。

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2016年4月,陕西省教育厅组织举办了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项目优秀作品展示,225名教师参赛,171名教师获奖,其中一等奖38名,二等奖56名,三等奖77名。参赛教师、领队及观摩教师共计300余人。通过12届信息化教学大赛,陕西省已经形成了学校校内选拔、市级选送、省级大赛的信息化教学三级赛事体系,覆盖了省内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的基础上,推荐优秀教师参加了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5人获得一等奖,18人获得二等奖,9人获得三等奖。

2016年,在学校组织比赛的基础上,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微课教学大赛。作品500余件参赛,经过初审、海选和专家评审,34件作品荣获一等奖,61件作品荣获二等奖,106件作品荣获三等奖。在海选阶段,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30余万人观览视频并点赞。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2016年3月,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在18个赛点学校组织完成了14个市(区)、15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和41所技工学校的2430名选手、56个项目的学生技能竞赛,评选表彰获奖选手一等奖447名、二等奖447名、三等奖643名、优秀指导教师奖236名,优秀组织奖16名,特别贡献奖4个。选派42支代表队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9人获二等奖,40人获三等奖。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大赛。2016年,陕西省教育厅联合省人社会厅等5个部门组织开展了以“践行核心价值观,激扬职校生风采”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设置征文演讲、职业规划、摄影视频、才艺展演等赛项,在中职学校广泛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初步形成了校校组织、班班活动、人人参与的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机制。全省共向大赛组委会推荐4492件作品参加省级复赛,共评出一等奖作品257件,二等奖作品397件,三等奖作品593件,优秀指导教师奖139个,优秀组织奖18个。

(五)教育科研

2016年,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先后组织举办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研讨会、德育能力提升培训会、机械类专业教学研究中心组年会暨全国创新杯大赛观摩活动、语文学科、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烹饪专业教学研究中心组2016年年会暨教学研讨活动。

在课题研究领域,全省45个职业教育省级规划课题结题,课题研究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区域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专业课程改革、信息化教学改革、人文素质培养、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启示、课程资源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核心素养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立德树人等主题。

四、政府履职

(一)政策支持

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战线贯彻落实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实施陕西省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教育精准扶贫、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1.加快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2016年,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意见》(陕政办发〔2014〕132号)要求,全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进展进一步加快。

1)省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整合。2016年,省政府将陕西省银行学校、陕西省旅游学校、西安工程技师学院整合进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省理工学校整合并入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对外贸易学校并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2)省属技工院校划转。2016年,省政府将陕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陕西交通技师学院、陕西省建材技工学校、陕西省印刷技工学校、陕西能源技工学校、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铜川煤炭基本建设技工学校、陕西省水利技工学校等8所由省属行业举办的技工类学校划转由省教育厅主管。

3)市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整合。2016年,陕西省榆林农业学校、榆林林业学校、榆林财贸学校、榆林市卫生学校整合并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榆林市艺术学校划转进入榆林市民间艺术研究院。延安市卫生学校整合进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2.出台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投入政策。2016年4月,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的意见》(陕财办教〔2016〕25号),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以及行业、国有企业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达到5000元以上,基本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行业、国有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基本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教育长效投入机制。所需经费由政府纳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学校基本运转和发展的各类资金全部纳入统计,行业、国有企业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所需经费举办者承担50%,按照学校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补助50%财政补助包含免学费补助、项目建设补助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由举办者负责建立和落实。

3.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增长幅度较大。2016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56.00亿元,比上年增长0.9%,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3.29%。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4.89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3.82%。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3264元,比上年增长12.83%。当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为12227.70元,比上年的10961.07元增长11.56%。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为4778.79元,比上年的4346.94元增长9.93%(见表4-1、表4-2)。

1.jpg

2.jpg

五、社会贡献

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3590人,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91939人。这些毕业生中,10.87万人走上生产、技术、管理一线或者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经历了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实现成长成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智力支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各县(区)积极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综合培训作用,建立以职教中心为主阵地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教扶贫培训工作推进机制。2016年全省开展各类培训3600期24.98万人次,其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7.6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41万人次,职教精准扶贫培训3.61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4万人次,为教育扶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特色创新

2016年,各地、各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服务大局,加快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改革创新,大胆实践,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和工作经验。

案例(一):紫阳县职教中心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增收脱贫

紫阳县既是国定贫困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有贫困村147个,贫困户3.1万户、9.52万人,贫困群众收入低,增收难度大,每年有8万多外出务工人员,部分外出务工者基本未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大多从事苦、累、重、脏且收入低的工作。2014年以来,紫阳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围绕“村村有致富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目标,把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与途径,形成了以修脚足疗培训为核心、以政企合作为基础、以定向输出为保障、以部门联动为支撑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新机制,“紫阳修脚师”这一职教品牌正在形成。

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技能培训。从2014年起,县委、县政府每年将免费技能培训作为促进脱贫的重要抓手,列入全县20项重点工作和20件城乡实事,年初向镇村及驻村脱贫攻坚工作队下达组织培训生源和部门实施培训的量化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明确县级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包抓,实行季度通报、半年督查、年度考核。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万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并捆绑县内各类培训资金整合使用,保障培训实施。

2.积极开展精准扶贫特色培训。组织实施中,由县政府牵头,按照“政企合作,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县职业教育中心资源,紫阳县职教中心与陕西远元专业修脚集团合作开展修脚师培训,与安康康嫂家政服务公司合作进行家政月嫂培训,联合县烹饪协会举办特色烹饪培训,联合县茶叶协会开展的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在修脚师培训中,与陕西远元专业修脚集团签订了5年10000人的用工协议,企业聘请专业教师教学,并就岗位安置、工资计发、保底金额、住宿安排、职务晋身、创业扶持、绩效奖励等作出承诺,为参训人员提供了就业保障。通过这种培训模式,培训就业率达到了70%以上,2014年以来全县开展修脚师培训135期、培训11000人,进入陕西远元专业修脚集团就业5132人,到其他修脚企业就业2031人、自主创业672人;举办电子商务培训8期、培训383人,220人开办网店创业;举办特色烹饪培训18期、培训1070人,到餐饮企业就业516人、自主创业317人;开展家政月嫂培训9期、培训536人,结业学员全部与安康康嫂家政服务公司签约,121人已实现就业。

3.加强培训服务管理保障培训。紫阳县职教中心对参训人员实行“三包两免一补”的全免费政策,包吃包住包就业,免学杂费、教材用品费,培训合格者补50元交通费,同时还免费配备必要生活用品,减轻了参训人员负担,激发了参训热情。对参训学员实行住校封闭式管理、全天候授课,加强培训期间住宿就餐、纪律考勤、安全卫生、礼仪着装等管理,紧贴就业岗位需要设置教程,安排到专门基地见习,确保了培训质量和学员安全。培训合格者由合作企业解决入职路费。这种培训模式深受群众、企业欢迎,在安康市的旬阳、岚皋正在推广。

4.扶贫培训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拓宽了就业门路,促进了群众增收。截至2016年底,在紫阳县职教中心参加过修脚师培训的学员,已有7263人进入修脚行业,带动全县超过1万人进入修脚行业实现稳定就业。据统计,在陕西远元集团工作的学员每月食宿外保底工资3000元,月工资4000元以上的达到60%以上,已有两人当上省区经理,10人当上大区经理,93人担任片区经理,年薪最低12万元,最高达到50万元,789人担任店长、副店长,月工资最低5200元,最高的达到61393元,4120人担任修脚技师,月平均工资食宿除外拿到3700元,最高的拿到9800元。预计未来五年全县修脚行业就业人员将超过3万人,占全县总劳动力的25%以上,将成为群众就业的主渠道。参加电子商务培训的学员,自主创业月收入达到2800元以上;参加特色烹饪培训的学员,通过餐饮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月收入也达到3500元以上;参加家政月嫂培训结业的学员,就业后月保底工资都达到4000元以上。技能培训已成为帮助劳动力增强发展能力,推动长远致富的法宝。二是助推了企业发展,壮大了实体经济。通过政企合作、订单定向免费技能培训,既满足了群众脱贫就业多样化的需求,又有效解决了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用工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2014年以来,紫阳县职教中心为陕西远元集团定向输送的学员已帮其开办直营店400余家,成为其加速发展的骨干力量。三是培育了新兴产业,推动了经济发展。经过三年的持续免费培训,紫阳县的修脚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紫阳修脚已成为国内修脚行业的领军品牌,县内也涌现出如高桥镇铁佛村等一批修脚产业专业村、专业社区。2016年紫阳县修脚行业经营收入为16亿元。未来五年可增长到40亿元,将推动GDP总量持续增加,并将逐步形成山上种药、山下建厂、山外开店的综合开发格局,全面驱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案例(二):咸阳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初见成效

咸阳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地区)以来,按照“政府主导,校企主体,面上突破,点上创新”的思路,把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作为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在5所中职学校率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推进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1.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情况。

1)确定试点学校、企业和专业。根据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咸阳市确定了秦都、武功、礼泉、彬县、乾县职教中心等5所办学基础好、办学质量较高的中职学校为首批试点学校。依据咸阳产业结构特点,将试点专业重点放在现代服务和先进制造业上,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确定陕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博菲特流体控制设备装配有限公司、礼泉县阔源汽修厂、陕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泰丰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

2)积极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试点学校和企业把探索招生招工一体化作为推进现代学徒制的首要任务,联合开展招生宣传、招生录取。并为每名参与试点的学生印制了试点项目成长记录册。2016年,参与试点学生216人,参与试点企业师傅50名。

3)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试点学校和企业按照《咸阳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任务书》,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调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秦都职教中心与陕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制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教学计划,有课时安排,有实习考核,将试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不断完善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咸阳市成立了以市教育局陈复职副局长为负责人的咸阳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项目组,统筹规划试点项目。5个试点学校也分别成立了由职教专家、企业师傅、专业教师组成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项目组,具体落实试点项目。根据试点工作需要,试点单位先后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守则、师傅职责、专业教师考核办法、学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管理。

2.学徒制试点初步成效。

1)组织领导不断加强。咸阳市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教育、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咸阳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咸阳市教育局建立了咸阳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指导委员会,对5个试点单位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2)政策保障不断完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咸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了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把校企合作真正落在实处,为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制度基础。

3)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了试点工作中的企业的补助经费、师傅的指导经费、学生实习的补助经费等试点工作正常支出。2016年市财政从2000万元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中,给5所试点学校各列支50万元。全年累计投入资金385.39万元,其中各级财政260万元,企业39.6万元,学校85.79万元。

4)试点规模不断扩大。5个试点单位边实践,边改进,不断完善试点工作机制,争取更多的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秦都职教中心拓展了与西安市金康汽车维修设备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将参与试点学生数扩大到100多人;彬县职教中心和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武功职教中心和叠鑫钢模板厂签订合作协议,全市现代学徒制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七、中等职业学校党的建设工作

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党组织以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根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先后出台方案,成立机构,明确责任,提出要求,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举办报告会、开辟学习专栏、党的知识宣传,写心得体会,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认真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西安市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通过领导带头辅导学、书记、校长讲党课、专题研讨交流、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组织学习,激励党员干部教职工增强践行“两学一做”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建设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等规章制度。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广大教师的从教行为。把师德纳入年度考核,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宝鸡市组织党员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志愿服务解难题”“学深吃透转作风,进班访家入社区”等活动,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联系,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各学校严格执行党中央的八项规定,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通过专题研讨会、民主生活会、约谈提醒等,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安康市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尚有小幅下降。2016年,全省教育部门所属中等职业学校数量较上年减少23所,减少7.99%,招生人数减少13121人,减少12.33%,在校生人数减少44509人,减幅达13.81%。中等职业学校整体仍呈现小幅下滑。但从各地反映的招生形势看,招生压力和难度略有减少,出现回暖迹象。

2.办学条件改善不平衡。一是全省各地中等职业学校校舍条件与当地普通高中相比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在近几年创建教育强县、实施“双高双普”、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重大项目工程中,多数地方没有同步支持县级职教中心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办学条件不平衡。仍存在一部分公办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达不到国家设置标准问题。三是专业实训条件不平衡。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实训设备数量与质量不平衡,部分学校老专业设备较多,新专业实训设备简陋。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中不少学校实习实训工位不足,设备落后。

3.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一是存在结构性矛盾。就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受办学规模锐减影响,全省专任教师与在校学生比为1︰16,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6.77%,总体结构较好,但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22.18%,占专业教师的39.07%,达不到50%的最低要求。同时,专业教师在专业分布上不尽合理,部分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饱和,但一些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却严重不足。二是专业课教师“入口”不畅。教育部门和职业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市、县区人社部门对职业学校录用教师的调配政策一直沿用对普通中学教师调配模式,专业类大学毕业生到职业学校任教因为缺少教师资格证书,往往连报考资格都没有。而人社部门认可的具有教师资格证的高校,大都属于师范类院校,这些院校培养的大多属于文化基础学科学生,无法胜任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任务。“入口”不畅也带来“出口”困难,一些无法胜任职业学校教学的教师调出难,学校缺乏办学活力。

4.职业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多数市、县(区)没有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大部分地方没有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政策基本没有落实。大部分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在各级财政部门滞留时间较长,不能及时拨付使用,影响项目实施。

5.部分学校职业教育办学特点不突出。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计划增加,带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但是由于普通高等学校职业教育本科单招考试在考试内容上的缺陷,导致不少县级职教中心在课程安排上主要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4门课程,专业课程存在少开或不开的现象,职业教育特点不突出,成为全省倾向性问题。

(二)改进措施

1.保障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落实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政策。坚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阶段两类教育招生计划统筹协调安排,控制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核减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给中等职业学校留有充足的生源。同时,要着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应用型本科发展。逐年增加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本科招收“三校生”计划人数,促进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起从中职教育到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完善体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2.着力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有关问题。要把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确实解决专业教师结构性矛盾。一是建立健全专业教师数量质量考评制度。制定发展政策及评估指标体系时要把专任教师及专业教师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放开放活专业教师准入政策,除部分文化课教师外,其他教师大量录用非师范类院校高学历和高能力毕业生、社会能工巧匠、企业专业技师、民间工艺传承人及有一技之长人员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担任专业教师。

3.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长效机制,推行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专项事务报告制度和问责制度,督促各地建立健全公共财政职业教育专款制度,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专项检查,落实专项经费地方配套政策,落实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不低于30%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重大改革和薄弱环节的专项投入,引导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投入,适应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培养成本需求,尽快缩小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普通高等学校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差距。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加强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各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开齐开全专业课程,保证实训教学时间,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扭转升学教育倾向。二是加强办学检查。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检查,总结办学经验,规范办学行为,督促各地抓好专业技术技能教学。三是全面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完善体制机制,建立诊改数字管理平台,加强自主诊改,落实市级检查指导,搞好省级诊改复核。四是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健全行业、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坚持开展办学质量评估并向社会公开。

网站.jpg

(责任编辑: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