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当前位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 新闻频道 > 院校动态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重匠心强匠艺 共筑“健康中国”
作者:孙启迪 赵慧       出自: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7-10-20

近日,国际烹饪界传来好消息,有“烹饪界奥林匹克”之称的博古斯世界烹饪大赛在创办30年后,第一次在总决赛中遇见了“中国面孔”。林韦龙是这个团队的带队厨师长,他以对“分子料理”的独特理解成功打破了博古斯总决赛历史零中国选手的魔咒,成为世界烹饪技艺中的佼佼者。

毕业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林韦龙,是学校“多元融合,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受益者,也是这一模式培养下的杰出人才的代表。德技相融、递进贯通的特色化课程,双导双轮、驻训走训的多元教学模式,鼓励创新、打造精英的人才培养格局,精准匹配了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学做一体、德技相融满足“生存”需求

在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推拿实训室里,20余台智能高级推拿手法测定仪旁排满了实训的学生。就读于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宋臻臻同学在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健康产业的技术钻研,这两年里像她一样选择的同学越来越多。

为服务“健康中国2030”,学校在前期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地调整了专业格局,以原有的食品、药品专业群为基础,向健康专业领域延伸,形成了服务于食品药品产业链的“大健康”专业格局。三大专业群犹如三驾马车,并肩前进,共放异彩。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就是“大健康”格局下的新试点,同样情况的还包括健康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

王亮进校时是一位美术特长生。他偶然发现,在校课程中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占比居然接近于美学中的“黄金分割比例”,超过60%的实践教学时间让他和他的同学们充分体验了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乐趣。

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不遗余力,20余个实训基地全部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建设,确保“设备生产化、训练岗位化、功能多样化、管理企业化、服务开放化”。同时还广泛借助校企共建的“校中厂”和“厂中校”等教学平台融“教、学、做”于一体,以适应“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能力”三层递进的技能训练。

“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是高职校避不开的话题,我们一直在调整和革新,提升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探索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学做一体模式有效地帮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既掌握了专业技能的基本发展规律,又培养了职业文化和综合素质能力,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在多元的社会生活中尽显其才,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校长陶书中说。

阶段培养、校企共育找寻内心“归属”

2016年对于家住淮安的黄豪同学来说是幸运的一年,高考达到本科线的他有了一项新选择。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与淮海工学院创办“4+0”应用本科模式,第一个招生的专业就是他属意良久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这不仅意味着他能选择继续在本地读书,还意味着在四年培养合格后他将获取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4+0模式”是学校继实践培养“3+2专本连读”以来,在探索应用本科道路上的新突破。

“我们一直积极探索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4+0模式’以丰富的食药资源为坚强后盾,配备了最强的教师阵容和最好的专业资源,这些学生将承载着食药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诉求。”陶书中说。

像黄豪这样有着明确目标的学生还有很多,在深造方式以外,他们直接选择了订单式培养。每年5月份的选拔季,是各个学习讨论组里最热闹的时候。

韩勋尧是2017级“扬子江药业班”的一名新生,他一起通过选拔的其同学还选择了“正大清江班”“庆和药业班”等。这一模式的成立打破了用人单位和学院培养之间的壁垒,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和运行体系,并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订单班的同学们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教学模式下,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并前往委培企业进行生产技能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两个“轮回”,毕业后直接就业。韩勋尧说,“去扬子江药业工作是我的梦想,订单班给了我提前锁定未来的机遇”。

“扬子江药业”这样的订单班在学校先后有十余个,每年定向输出专业培养人才300余名。除此以外,以江苏今世缘酿酒学院、江苏淮扬菜烹饪学院为首的校企联办二级学院亦是学生找寻归属的目标所在。

激情创新、引领前沿实现自我“超越”

林韦龙的大放异彩并非偶然,毕业前的他一直整宿地泡在位于烹饪实训中心的研究室,这里是“乡土菜研究所”的前身,也是食材研究和烹饪技艺的创新摇篮。

刚刚荣获2017年度感动江苏教育人物最美职教教师提名奖的张胜来老师便在这研究室里待了近20年,他不停地赞许着这里走出的孩子们“这是个自由来去的场合,没有强迫、没有任务、没有嘲笑。每一个迸发出的小火花你都可以去尝试”。

他们中的一些走上了传承和创新淮扬菜系的征途,有的进入了研究机构继续探索食材的奥秘,有的融汇中西传播新的烹饪技艺。林韦龙便是其中之一,在“分子料理”还没有出现的时代,他便已经用观察和记录积累了一套自己的“分子”理论。

在学校,与此相似的创新人才孵化基地还有十余个,包括江苏省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蛋白质类药物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食品微生物工程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的建立以地方食品优势特色和医药新兴产业为基础,多年来与企业合作完成技术攻关项目397项,获取授权专利126项。

培养创新人才的鼓励机制让越来越多学生超越课本、超越自我。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国、省职业技能大赛中争金夺银,获得各类荣誉奖项120多个、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48项。

陶书中说精准匹配社会需求,为企业输送多样性食药工匠是学校一直以来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所基于食药产业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学院有责任肩负起作为行业“人才资源库”的担当。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明晰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技能特长,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我们要种出郁郁葱葱的森林,更要帮助每一株特征不同的植物发挥其生存优势、健康成长”。

职教学会.jpg

(责任编辑:毕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