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开展集团化办学,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作者:刘耀辉 出自: 发布时间:2013-05-20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如何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一直是当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关键。也是必须解决的难题。不仅如此,尽管是当前校企合作搞得比较好的院校,也存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校企合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这两个难题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今天,我将就我院在开展集团化办学,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形成校企长效、多元、深度合作, 增强办学活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些思路、想法和做法向各位作以介绍。

    一、学院基本情况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吉林省交通学校和吉林省交通职工大学合并成立吉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坐落于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校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学院现有道桥工程分院、汽车工程分院、管理工程分院、电子信息分院(中兴电子分院)、工程机械分院、轨道交通分院、继续教育分院、吉刚分院9个分院,以及基础部、社科部、体育部等3个部,1个与加拿大国际合作办学单位—长春戴尔特国际商学院。形成了以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办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及国际合作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2001年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31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院校之一;2005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于2010年通过省教育厅的验收;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授予“吉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和2010年分别被省政府授予“法制进校园”先进单位和“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称号;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吉林省高职高专包括中职在内的两个主要学术团体都挂靠在我院,我院成为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长单位,我是理事长;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副院长高树德教授担任主任委员。

    二、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我院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层次定位是高等教育,应该按照高等教育规律以及高等教育法来办学。学院明确把“依法治校、专业兴校、人才强校、勤俭持校、廉洁奉校”这一治校方略写入学院章程,这是核心办学理念,是根本办学理念,学院的各项工作都依据这个治校方略进行,按章程和制度执行。学院的办学方向定位是以交通行业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意味着我们的办学要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紧紧围绕交通行业人才需求,服务于交通行业、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由于高职院校很多都是中职升格来的,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中职的办学特点,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就是我们所需要面临的具体问题。东北寒冷地区我们叫季冻区,围绕季冻区这一特色,我们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南方的交通类院校有所区别。学院“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学校核心办学理念、区域和相关行业特点,以吉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提出了“六个工程”的建设目标,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程、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工程、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实用技能型人才实训工程以及校园规划建设工程。通过这六个工程运行来实现学校特色的内涵式发展。根据六个工程学院建立了六个体系,即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保证体系、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体系、规范化、科学化服务体系、勤俭持校管理运行体系、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及党风廉政防腐败体系。六个工程和六个体系建设形成了学院完整的建设工程,同时也体现在了集团化办学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各个方面。“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通过这个工程的运行学院取得了很多成绩,主要表现在校企实现了深度合作,招生就业局面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学院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而且实现了报考率高、录取率高、报到率高、就业率高和就业质量高的良性循环,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我院从2007年开始重点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如何解决学校热、企业冷,怎样调动企业积极且长期合作是一个关键问题。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我们将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归纳为三种模式:感情模式、指令模式、共赢模式。第一种是感情模式。主要表现在我们学校与企业合作或者学校在为学生寻找实训基地时主要是通过以往的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得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这种关系往往是不稳定的,具有短期性和流动性,具体的教学计划难以执行,企业也不能介入人才培养过程,因此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第二种是指令模式。大多数学校的办学都是行业化办学,与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类学会都成为学校的重要资源。我院是交通类高职院校,原隶属于交通厅,与交通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生实习实训的落实方面需要这些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但在交通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下,企业往往是被动地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因此往往是不稳定,不长久。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指导思想就是达到共赢。也就是第三种模式——共赢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同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合作有相同之处的,这就是寻求双方共同利益,通过合作实现双方共赢和发展。在合作中,企业自身能够赢得利益,才能主动积极地跟学校合作,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在合作过程中达到共同发展,这种共赢模式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模式。实现这种目标,我们要从需求入手。对于企业来说,有人才需求、技术需求、信息需求和资源需求等,这些需求正是学校所富有的资源和长项,如果我们把这些资源能够真正地为企业服务,则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学校和企业双方则结成了共赢的需求关系,易于积极主动地走在一起,形成长效、稳定的、可持续的合作关系。由此,企业就会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介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执行,这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一个最根本的也是最具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真正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高职院校发展大计。 

四、吉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的构建及运行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合作共赢”是四个合作的最高境界。只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实在的利益和回报才能够主动承担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即企业主动介入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把对学生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作为自已的事来做,实现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建立长期、牢固、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实行集团化办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2008年以前,我校主要依托校友会及交通厅下属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校外实习基地群,这是集团化办学的雏形。2008年在教育部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的倡导下,我院提出了组建吉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的想法,并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研究,于2009年正式成立了吉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时任吉林省副省长的国家政协副主席陈晓光为集团成立剪彩。集团成立之初有72家成员单位,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家集团单位。集团单位中有学校(主要是高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中的高职学院),有企业、有行业管理部门(主要是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学会),这种三位一体的共赢模式被称为“吉林模式”。在职教集团框架下,设立理事会、董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集团设有秘书处,负责集团的日常运行及日常服务。根据各专业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情况,我院成立了工程机械分院董事会、汽车分院董事会、道桥分院理事会以及物流专业等多个专业指导委员会。比如工程机械分院与十几家工程机械企业联合成立了董事会,通过一段运行形成了“冠名定单”培养模式。通过合作运行,进一步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达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目标。集团化办学模式成果显著,这种“校企管”合作模式被吉林省后来组建的20家职教集团所采用,吉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这种“吉林模式”在吉林省集团化办学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作为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密切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冠名订单培养,促进了师资链、信息链、实习实训链、培训链、就业链、产业链等多元链状结构的形成,其中生源链与企业有着重要的关系。因为在今后高职教育体系中要实现终身教育,我们的生源包含全日制生源和继续教育的生源,这些生源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承担师资与行业与企业员工培训,培训的规模和质量也在逐渐提高。

 五、职教集团平台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在吉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的的平台下,我院创新机制,探索实践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新模式。

1、校企合作的“厂中校”模式。

2007年我院与吉林省金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刚汽车学院,形成了”前厂后校“试点,也就是“厂中校”。吉刚汽贸公司是吉林省最大的汽车贸易公司,其除了前市场汽车制造环节外,汽车营销、保险、维修等后市场整个功能全具备。成立之初,报考吉刚学院的学生在被录取后三年都在吉刚学院所在企业学习。经过三年运行发现此种学习方式还存在着学生没有真正体验大学校园生活经历,缺少大学精神和大学氛围熏陶等问题。对此,学院专门修改了培养方案,改成第一年在学校内学习,后两年在企业学习,这样既使学生受到学校文化的培养和熏陶,同时又保留了校企合作“厂中校”培养模式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吉刚学院冠名订单学生培养的数量为每年120人,已有6届学生。学生职业技术鉴定比例达到100%,双证书的获取率达到100%。冠名订定班学生就业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供不应求,被企业全部录用,薪资标准也高于其他形式的毕业生达每月500元。

现在,吉刚分院已建立了校企合作董事会运行模式,真正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和合作共赢。
     2、校企合作的“校中厂”模式。 

“校中厂”,即“前校后厂”是我院第二种创新模式。我院最早就在校内创办了公路勘测设计院、实验检测站等,除此之外校内还建立了一批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在校外与企业共同建立了155个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所属企业合作共同创办联合企业。如与中兴电子创办了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兴学院,该企业分期投入1300多万元;与东风雪铁龙、阳光保险公司联合开办培训中心;与吉林省交通厅公管局共同运行寒冷环境交通培训中心等,这些联合企业和培训中心通过签约合作形成了“校中厂”模式,与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构成了大量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引企入校和企业进入到人才培养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建立了“冠名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冠名订单是在职教集团平台下运行的又一种模式。冠名订单和普通订单的最大区别就是冠名。我院与企业形成了许多冠名订单班,如和吉林小松、吉林原进、阳光保险、吉刚集团等诸多企业合作形成了“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小松班”、“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原进班”、“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阳光班”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创办实习实训基地,共同选派师资,毕业生被冠名企业全部接收录用。另外,企业对学校和冠名订单班学生设立捐赠和奖助学金制度,由此学校与企业合作进入到更高层次,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方面深度合作。

    六、职教集团平台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及实施

    2011年,我院把职教集团纳入到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积极探索并创新职教集团体制机制,进一步实现校企之间的四个合作建设目标,使职教集团始终保持良好的活力,发挥很好的作用。

   以职教集团为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在校企专业共建、教育资源的共享、校企文化的共融、校企师资的共育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完善校企合作的组织体系。

以吉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各重点专业进行规模化校企合作办学,主要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企业专家工作室。在这个过程中,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切入点,逐渐完善校企合作董事会、理事会制度下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生产性的实习实训基地,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弥补有些专业校内一时不能办企业的不足。另外,继续扩大各专业冠名订单班的数量和规模,引进企业4S店模式,把人才培养、企业运行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融为一体,共同建立校企互聘、共融共建的教学团队,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人才优势互补,岗位互换的运行机制。教师从双师型培养的角度上要到企业不断的实习实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指导,并参与课堂教学。从学校制度层面建立人力资源的互聘机制,保证校企合作人员流动处于常态。另外,进一步提升学校网站和交通职教集团的网站功能,提高网上资源利用率。在《校刊》、《校报》上设立专栏展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进行宣传。进一步加大学校与企业融合度,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我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2、利用学校优势面向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资源服务。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交通行业企业绝大多数都已改制,实行民营化运营,普遍缺少图书资源、信息资源和培训基地。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把图书馆的所有资源无偿地为集团单位提供服务,弥补企业在这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同时加大校刊、校报和网站的宣传力度。另外,运用学院的场地优势、设备优势、师资优势,根据企业的需求,积极面向集团内交通行业、企业职工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管理培训。如对道路与桥梁企业,学院可利用企业冬季施工间歇时间集中为企业开展一些培训,这将会给予企业极大的支持,充分发挥学院培训中心的作用,也可以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为职工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培训。总之,通过这些过程密切与企业的关系,加强为企业服务。为实现四个合作,我院将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向职教集团单位提供更多的服务。

3、下一步职教集团的目标、内容和特色。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实现三个示范,主要是想通过“一园两会双店”、“一中心三多元”的模式来具体运行。

“一园”是指在校园内设立科技产业园,在产业园内可以与集团成员单位合作创办企业、建立科研机构。科研机构已见成效,即建成了吉林省寒冷环境工程技术中心。另外,利用科技产业园把我们的重要成员企业,重要的合作伙伴吸引进来,在学校给他们开设窗口,充分展示自已的企业,与学校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系,为企业开展更广泛的技术服务。

“两会”是指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理事会制度,进一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学院已在职教集团基础上建立了董事会、理事会制度。

“双店”是指校企合作开设一个具有4S店特点的工程机械公司和运行一个包括新能源汽车的4S店,加强包含汽车、工程机械所有专业的后市场,使整个学校的办学与企业完全融合在一起,使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达到了更高层次。

“一中心”是指寒冷环境工程技术中心,紧紧围绕服务于寒冷环境,是我校的发展特色,是我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也是我校与国内其他交通高职院校的重要区别。

“三个多元”是指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投资体系和多元化办学体系。具体说,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今后我院将在集团平台下继续进行“校中厂”、“厂中校”、“冠名订单”等培养模式;多元化投资体系是指建立国家、企业、个人多元投资办学模式和方向;多元化办学体系是指以高职教育为主,在继续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网络教育等方面同步发展。

实现三个示范工作目标是指打造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基地;打造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寒冷交通人才特色示范基地;打造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和示范。在此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和示范方面作以示例说明: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正不断研发和投入使用,而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研发进展迅速,成果层出不穷,但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养、营销等后市场人才十分缺少,应加速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另外,还要建立一个基地、五个中心、一个实验室。

通过建立一个基地、五个中心、一个实验室进一步增强学院技术服务能力和辐射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一个基地即数字化教学平台和产品开发基地,以这个平台为窗口扎实有效地为企业、为社会服务。五个中心即虚拟实训中心、学习型开放教育咨询中心、实习实训中心、寒冷环境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

以上,我对学院集团化办学的思路及实践作了报告。作为本次报告的总结,我想简单谈一下我的一点思考。

     作为校长,我希望在办学理念、定位、思路、方案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能够清晰把握,而且也能够有效的组织实施。要做到这点,需要做到“三多”:一是多元思维。在学校整体发展过程中,应该以多元思维,多种模式使校企合作运行好,如“厂中校”、“校中厂”,冠名订单班等模式。二是要多维思维。要以多维思维方式办学,以全日制高职为主全面考虑学校其它方面的发展,如我院虽然已经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我们还要成为高职名校,除了在国内有影响还应该在国际办学方面也要有突破,办出特色,所以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创新国际合作领域;发展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一些工作,使学校事业得到延伸,增强学校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学校收入,提高学校知名度三是多赢思维。学校要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真正实现四个合作的发展目标,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获得良好效果。

    以上我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主要想法、具体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目标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汇报,有些内容正在试行中,可能还不很成熟,有些地方还只适应吉林省省情,还请各位专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