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服务机械工业转型升级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  陈晓明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开创了职业教育与行业深度合作,携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局面。在教育部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称中机联)的领导下,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努力发挥行业教育培训归口机构的职能作用,通过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下称机械行指委)等行业职业教育工作平台,紧密围绕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新需求,着力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服务政府、企业和院校,在推进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做了些尝试性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

        一、把握职责定位,夯实行业职教工作基础。

        1.加强产教融合研究,细化服务方向。我们注重将深入学习、领会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职业教育工作方针政策,与研究和掌握国家科技、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工业转型升级等产业规划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相结合,坚持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驱动,以深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按照“政府信得过,企业用得上,院校离不开”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细化服务领域和方向,加强自身建设,为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职责,切实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奠定必要的思想基础。

        2.整合行业资源,增强服务实效。以全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和“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为主体,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业职业教育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联合中机联系统40余家全国性行业专业组织,推进建立参与、指导职业教育的工作机制;挖掘和发挥行业整体资源优势,支持和帮助行业职业院校承担和完成国家及地方的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促进其针对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内涵式特色发展。

        3.把握人才需求,完善行业指导作用。组织开展行业技能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和服务对策研究,参与编制装备制造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十二五”机械工业人才培养规划和国家能源科教装备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增进行业、院校企业、行业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和专业研讨,帮助学校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求,促进行业职业院校更好地发挥出办学特色和优势,有效提升服务、指导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4.开展多方合作,强化服务职责。在认真完成好教育部、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委托、交办的专题研究、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基础上,机械行指委积极加强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部职教中心所等机构的工作联系与合作;还与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浙江、湖南、沈阳等省市的教育、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开展了职业教育专项活动,努力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推进产教深度结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5.创新教产对话活动,推动校企合作育人。在教育部和中机联的指导下,继2010年9月沈阳首届产教对话活动后,2012年5月,又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高教学会等机构一起,联合湖南省政府教育、行业等主管部门,以“深化教产合作,强化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提高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水平”为主题,共同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对话活动”。来自全国170余所职业院校的领导、骨干教师,近20家行业专业协会的领导及50余家装备制造业企业的高管等共计5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中机联特别顾问(原国务院中央企业监事会主席)贾成炳、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司长分别作了主旨报告;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学校和企业的领导,结对进行“校企携手,合作发展”和“专业对接,合作育人” 深度对话,展示了他们共创的校企合作经验和成果;同期,还举办了一系列配套活动。对话活动对推进产教融合、企校深度合作的创新实践,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体现了行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和影响力。

        6.组织开展专业创新建设,服务机械工业转型升级。2012年,机械行指委根据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和机械工业十二五“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的转型升级发展要求,组织开展了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创新建设工作。经认真组织,共遴选出高职18个专业及创新方向,中职6个专业及创新方向,作为首批全国机械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建设试点专业;确定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高职院校,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等8所中职学校,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等78家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创新建设试点工作。力求通过专业内涵增新、企业优秀文化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学生企业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有效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为切实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技术发展的对接与融合,增强职业院校服务行业和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起到了引领作用。

        7.探索深化校企合作新方式,服务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一方面是针对行业职业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以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为重点,陆续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湘电集团、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为主的25家行业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在这些企业中建立了“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基地”,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好地服务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与大连机床集团密切合作,在20家具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职业院校中,率先建立了大连机床集团区域技术服务中心。其作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将在有效扩展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和科研能力,提高相关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搭建现代化制造服务体系。这一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创新尝试,企业、学校均可从中受益,受到校企双方的普遍欢迎。

        8.面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组建跨区域职业教育集团。2012年,为适应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我们组织开展了以行业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企业为依托的跨区域产业职教集团组建工作。首先,在全国六大区域选取了开设新能源装备制造与服务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及与之合作的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和技术服务为主的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和核心成员,带动各区域其他中职院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了以专业为核心纽带、覆盖产业链需求的,全国性“机械行业新能源技术装备职业教育集团”,其将以紧密合作的方式,共同在人才培养定位与方案、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合作育人与就业和企业职工培训、产学研服务等方面共享资源,打造特色发展优势,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同时,我们还积极筹划和推进自动化仪器仪表与系统安全、重大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行业职教集团的组建工作。

        三、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行业教学教研活动。

        9.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提高行业指导的针对性。一是在积极配合、参与教育部有关课题研究活动的同时,将党和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装备制造强国的发展要求紧密相连,组织开展“十二五”产业发展需求与职教服务对策研究,着力提高指导行业职业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行业职业院校中,以深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发布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难点研究课题,广泛组织开展行业课题研究和创新实践。三是针对行业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主动适应“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在总结、吸收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重点建设成果,规范相关行业性评选活动的基础上,设立“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组织开展了 “优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优秀课程设计”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院校的积极响应,对加强机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10.发挥行业技术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规范教育教学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多年来,机械行指委积极参与和落实教育部委托的有关专业建设工作,并结合行业实际,开展了行业指导性高职《专业技能人才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与专业规范》、模具等《装备制造类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设备优化配置方案》研究与制定等教学资源建设工作。2012年,根据教育部职成司的有关安排,在认真学习、研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印发了机械行业《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的通知》,组织行业、企业和院校的技术、人力资源和教育专家,研究制定了专业调研报告的模板,共同实施了2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11.加强行业特色教材建设,服务教学质量提升。教材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2012年,我们根据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整体部署和要求,以体现机械工业高新技术发展、强化关键基础技术要求为重点,多次组织专业建设研讨会,并组建专家工作团队,组织编制了《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规划概要(2012—2015)》,力求在组织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教材、数字化虚拟实训教材等方面,进一步做深做实,有效服务和推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12.创新教师竞赛与培训模式,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素质决定着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为此,我们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着力研究、探索提高行业职业教育师资专业素质的新方法。继2011年在亚龙教育装备公司举办数控车床装调与维修专业教师比赛后,进一步创新竞赛模式和内容,2011、2012连续两年与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大赛针对产业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结合院校专业建设实际,采取“融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一体”、“赛前研修与赛场考核相结合”,着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执教能力的比赛方式,受到有关各方的高度认可和好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作为特邀指导单位,参与了大赛的组织工作,来泉等学会领导还亲临大赛现场指导。三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350多所高、中职院校的960多名教师参赛,在行业内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同时,针对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积累不足等问题,组织院校老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策划以企业顶岗为主要形式的师资培训项目,其中2012年组织实施的长短结合共4期大连机床“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企业顶岗培训班,通过让学校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学习,与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子,显著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师对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应用和教学转化能力的提升,学员普遍反映这种培训效果好,希望继续办下去。

        四、面向现代职业教育新要求,开展协同创新实践活动。

        13.明确产教协同发展新需要,主动适应行业职业教育新形势。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决定着其它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水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未来十年,是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工业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关键时期。这一由大到强的转变进程,给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需求带来了新的变化。一是先进设备及技术的应用,使人的工作性质从体力操作为主的简单劳动,向与知识、信息处理和脑力劳动融合为主转变,不同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二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企业视野、工作范围拓宽,专业工种间业务交叉,对劳动者多方面知识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三是传统制造业以个人分工、独立和串行操作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向团队合作和并行操作的模式转化,高技能人才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质。四是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兴起,使制造业的服务特征日趋明显,业务快速增加,需要员工、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思想观念、职业行为、发展潜力等方面,更加符合市场化和新产业发展的要求。这些对技能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也是行业职业教育必须做好的大文章。只有抓住机遇,继往开来,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才会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中体现价值、做出贡献,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

        14.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协同创新实践。前不久,教育部在全国行指委工作会议上,分别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提高行业指导能力、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衔接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推动大赛与产业发展同步、加快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对行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行业组织既肩负着服务和指导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职责,同时也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开展产教合作的重要平台。面向加快产业升级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局面,我们期望进一步密切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组织、行业的联系与合作,着力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行业服务和指导能力,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打造服务需求的特色活动项目以及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与信息发布、职教师资专业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和试点等方面,协同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共同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我们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围绕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和院校改革,在促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行业服务能力和指导作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面对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和构建现代专业教育体系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的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任重道远;同时体制机制、条件保障等也需进一步完善。今后,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推进实施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教育发展为基础,人才队伍为保障的科教强业战略,努力推动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