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这5年,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出自: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11-10


10月22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就人民群众关心的若干教育民生问题,与中外媒体记者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并畅谈了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非凡成就。本报就此展开深入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最鲜明

部长原声

这五年是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最鲜明的五年。我们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引导教育战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拓展

在湖南宁乡,每一名走进校园的中小学生,都能在醒目的位置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历程,全市这样的“党史墙”共有5000多块,实现了校园全覆盖。该市还有600多位“中小学校党的教育教员”,每周一节的“党史育人课”已经全面走进该市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课表。

这五年,教育系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守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阵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2016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重要文件。

随着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国中小学党组织覆盖率逐步提高,党员占教职工比例有所增加。一组数字可以证明:在全国公办中小学中,已建立党组织的占总数的94.9%,比2010年提高12%;在岗教职工中有党员347.5万名,占教职工总数的31.1%,比2010年提高1.3%。

办好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两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力度空前。

200名专家、2500多所普通高校、3000堂思政课,为加强思政课教学,教育部组织力量对全国高校思政课进行“地毯式全覆盖的大调研”,为思政课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14种教材,覆盖全部4门思政公共课,编发教学活页,统一教材使用,基本构建起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这五年,全国教育系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教、依规治校的实践中,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教师行为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彰显、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年,第33个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又送给全国教师一份“大礼”——《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德育工作从此有了基本遵循和指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重任落到了每个教育者、每个孩子的肩头。

2017年9月1日,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生迎来了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部编本”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

立足根本,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呈现出强大的活力。(本报记者 焦以璇)

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

部长原声

这五年是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的五年。教育投入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的接入增加到90%多;教育系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三大奖的比例稳定在三分之二以上。

新闻拓展

官金花已在离江西省上饶县县城7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教书超过30年。近年来,她学习新媒体的热情高涨。“在我县,像官老师一样,50多岁还在努力学习使用新媒体的山村老教师还不少。”上饶县教育局副局长刘田旺介绍,上饶县正探索通过教育信息化推进贫困县域教育精准扶贫。自去年暑假成为“智慧校园”试点县,今年3月下旬该县已完成97%的中小学部署。

江西省对教育信息化的探索是我国加速教育现代化的缩影。

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截至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确定为“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投入支撑着教育现代化发展,五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12年的2.3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五年超过4%。

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五年来,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成果显著,带来了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也为缩小不同地区的数字鸿沟、推进教育公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包括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内的“三通两平台”工程进展顺利。

五年来,我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由2012年的25%提升至2016年的94%,多媒体教室的配置比例由2012年的40%提升至2016年的80%。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直接服务农村中小学师生的数量达到1亿人,全国6.4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目前,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有2.1亿名中小学学生信息入库,基本实现了全国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管理。

五年来,高校充分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三大奖的比例稳定在三分之二以上,产出社科重大成果比例占全国80%以上,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20%左右。高校智库也在为国家重大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我国正加速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2016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比2012年增长11.2%,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到2020年达到40%的目标。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全国1.2万余所职业院校开设了约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年招生规模930余万人,在校生达到2682万人,每年培训上亿人次,大规模培养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本报见习记者 王家源)

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部长原声

这五年是人民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的五年。我们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

新闻拓展

“我认识一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的男孩,叫扎西,他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家待业。阿坝州实施了15年免费教育后,这个孩子顺利进入中职学校。毕业后,他参加招聘考试,被阿坝县的一个乡政府录取。”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11年,我国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以来,各地巩固“普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持续提高,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已经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6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4%。

未来三年,中国教育将啃下控辍保学这块硬骨头。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中指出,确保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

今年9月,教育部晒出了这五年的成绩单。五年来,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2016年首次超过3万亿元。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为教育共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4.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第三方评估表明,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世界中上行列意味着什么?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而这些成果,又切切实实地给人民带来了获得感。“一个都不能少”“人人都出彩”。东西部、城乡教育曾经的鸿沟也在逐渐被填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近22万所学校。重点高校定向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累计招生37万人,覆盖所有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努力在中西部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高校。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高考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到5个百分点以内。2017年高考录取中,国家、地方和高校三个专项计划共录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10万人,较2016年增加8500人,增长9.3%。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十九大的民生蓝图,教育独占两席。

一组数字足以证明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16年,全国幼儿园达到24万所,比2012年增加5.9万所,增长32.6%;全国在园幼儿4413.9万人,比2012年增加728.1万人,增长19.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五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70%基本普及目标,也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73.7%的平均水平。

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满的还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比例稳定在80%左右,30个省份实现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本报记者 刘博智)

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

部长原声

这五年是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的五年。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新闻拓展

2016年9月10日,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迎来了从全球31个国家30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110名新生,其中仅美国生源,就有哈佛6人、普林斯顿5人、耶鲁3人、麻省理工学院3人、康奈尔3人、西点军校3人。录取比例低于竞争最激烈的美国商学院和法学院。

像这样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上海纽约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经教育部审批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2480个,在1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本科以上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102个,在高校设立教育援外基地10个。

“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始终注重高端引领,以优质教育资源请进来为重点,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研联合攻关,助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李海说。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步入了以提质增效为基本特征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54.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43.3万人,来华留学人员44.3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36.2%、58.6%、35.1%。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一大批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已成为我国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生力军。”李海说。

2017年4月,柬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柬埔寨出版,校译者之一,是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院长谢莫尼勒。

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1074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各类学员达210万人。67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专业,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外国人达1亿……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2017年暑期,全国万名青年大学生参加了“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中国政府奖学金等引领性项目实施以后,领取奖学金的学生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达61%。

人类文明互学互鉴,教育是起点,也是落脚点。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并先后建立了中俄、中美、中欧、中英等八大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

“人文交流已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成为我国外交的三大支柱。”李海说。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部长原声

这五年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方案都已出台,教育新体制“四梁八柱”搭建起来。

新闻拓展

北京理工大学2012级学生范俊彪来自人口大省河南。高考时,范俊彪“发挥失常”,只考了614分,而当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是620分。“如果没有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我可能上不了重点大学。”范俊彪说。

范俊彪的幸运,与过去五年教育领域不断深化的一系列改革密不可分。为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从2012年起,我国启动实施了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进入重点高校机会。自该计划实施以来,每年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受惠学生由2012年的1万人扩大到2016年的9.1万人,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增长。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过去五年,随着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方案先后出台,中国基本完成了教育体制“四梁八柱”改革框架的顶层设计,许多领域的教育改革成效也在逐步显现。

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从《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到“双一流”建设,再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一连三个上下贯通、涉及全局的顶层设计方案陆续由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由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具体实施。改革力度之大,为历来教育改革所未有。

十八大以来,高考制度改革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牛鼻子”,在牵引教育领域改革的同时,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分类考试、综合评价的考试制度正在加快建立;以公平为基本导向的多元录取考试招生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31个省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成功落地,其余29个省份的考试招生制度也“拉满了弓”,有了清晰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为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意见》,强调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省级政府的独特优势,做好教育综合改革的“大文章”,强化统筹功能,整合各方力量,用好教育统筹权,使各项改革形成有机整体,使原本就有的省级教育管理权限得到统筹使用,着力于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突破,纵深拓展,使改革成效被老百姓“看得见、可量化”。

“我从教30年,副高职称,2010年每月工资是2522元,2012年是2878元,2014年涨至3438元,2015年有5506元。”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寿县的一位乡村教师晒出了自己的工资条。这份工资条,浓缩了近几年国家多项利教惠师政策给农村教师带来的实惠。

在此基础上,国家一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等重大改革意见、规划,启动实施19个大城市就近入学、研究制定幼儿园督导评估标准和办法,督促和引导幼儿园规范办园;另一方面推进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教育部本级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5项,取消11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教育行政许可事项,精简整合了一批评审项目。

随着一系列改革的持续发力,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数据显示:从2010年起,中国进入“人口红利”下降期,劳动年龄人口(16—64岁)占总人口比例从74.5%下降至2014年的73.4%。与此同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8.75%提高至11.01%;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13.72%提高至16.35%;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上亿人次,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普通本科高校五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名专业人才,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中国教育红利的持续上升,将抵消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