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石伟平:境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石伟平:境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及启示 出自: 发布时间:2013-01-10
  

    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我的方向主要想从境外了解一下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从基本内涵、主要模式、运行机制、哪些基本经验和启示跟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境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内涵。从职教集团办学目的来看,世界各国职教集团化发展的历史,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出发但一般有两类:一种是为了某个共同目的而采取的互补性合作。一种是为了拓展品牌合作采取的战略手段。前者通常有院校、中学、高校、企业、行业、政府等机构自由组成合作联盟,通过某个项目或契约等方式实现互补性的合作,目前有三种:
  第一种为了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第二种为了技术研发或技术转移。第三种为了整合资源、增强区域竞争优势。
  通常是由具有一定实力的集团主导,其培养职能可以在本实体中完成,不需要同外界合作。这样的集团主要为了强化集团的品牌,避免核心技术机密的外泄,以及脱产自身的社会效应,在集团内部开设的教育及培训部门,实施行业相关的人才培养。
  从上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来看,前者的联盟总体而言是松散的,需要有强有力的主导力量或者明显的效益驱动才有可能使联盟得以运行顺畅、成效卓越。对后者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其联盟的关系实际上是部门跟部门合作,因此关系相当密切,在管理和运作上通常有障碍。
  2、从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方式来看,总体上,世界各国和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表现形式有多种:
  包括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区域合作、中外合作、集团下属机构间的合作;涉及的到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社会组织等等。
  3、从职教集团化办学效果来看,尽管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各不相同,但其效果总体上表现为人才培养高质量、低成本。以及联合各方的利益共同体。
  4、集团化的实质是什么呢?除了形式上的集团组织之外,集团化的实质更表现为通过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带来高质量和集约化发展。
  第一,规模效应带来的竞争优势。职教集团化办学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利用办学规模的扩大增强总体竞争的实力。一是通过校际和校企之间的联合办学,通过利用现有的办学效能,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获取规模经济效应。二是集团化办学中多元实体联盟更易于满足职教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三是规模化带来的集约化,可以使各院校的“深入成本”得到综合利用,从而节约集团成员的总体成本提高办学效益,降低办学成本。四是可以增强职业院校办学的稳定性,集团成员通过技术经济关系为纽带,建立长期的密切关系,使各集团院校见解成立一相关、风险共担的庞大网络。
  第二,资源优化带来的竞争优势。通过集团化的整合,可以优化职教各方面的要素配置,可以由目的、有重点地集中资金投向,保证职教校内外实习基地尽快走向规范化、一批化、现代化。可以有限的师资力量统筹安排,发挥最大效能,通过强化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可以使集团内部的所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共享。
  地区,品牌效应带来的竞争优势。集团化办学所打造的品牌成为其参与实体在市场竞争中的重量级砝码,利用集体品牌优势赢得竞争。
  第四,对口效应带来的竞争优势。
  如校企联盟,有点在于学校与学院直接对口入学,学校或学院培养的人才直接为企业或行业服务,形成最直接的对口就业,同时企业的在职人员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这种对口型可节约集团中各实体间的中间运作费用。
  结论,境外职教集团化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通过各种形式、多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集团实力提升。
  二、境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有政府主导型、院校主导型、企业行业主导型、中介主导型。
  1、政府主导型:
  1)以横向贯通、纵向衔接为核心目的的校际联盟。不同类型教育间的联盟,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见得联盟,主要目前是保证升学时相衔接,避免脱节和重复设置,提倡低级院校为进入高级院校做好充分准备。组合式联盟,是以证书为核心,课程资源共享。
  2)以培养符合产业界要求的人才职能结构为核心的目的校企联盟。培养产业界要求的合格人才,仅仅在院校无法完成,仅仅在工作场所也无法完成,为了塑造全面的人才知能结构,需要院校同企业和行业联合培养。
  3)以增强综合实力为核心目的的区域联盟,这是一种综合性多主体的联盟,主要是校企联盟的扩大和延伸,这种延伸实际上体现了综合实力。
  前面政府主导的模式特点是什么?
  1、政府直接促成了各实体间的联盟。
  2、各实体间的联盟主要方式是互补性合作联盟。
  3、该模式具有对弱势实体的倾斜和保护作用。
  4、该模式的生命力和成都度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时间。   
  2、院校主导型。
  1)以构建学制上立交桥为目的的衔接式联盟。形成了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相互融合又自成一体的模式。
  2)以技术合力开发为目的研究式联盟。
  3)以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为目的的补充联盟,如印度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办的校办企业,校办企业为课堂的职业学习提供必要的补充,学生在生产中不仅学到的技能,同时获得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经验。院校指导型模式特点是,对于衔接式联盟,无论合作意愿的高低,往往层次高院校具有比较强的主导型。对于研发式联盟,更多的以技术需要为核心,各方共赢为目的的而展开的契约式联盟。对于补充式联盟,更多的是学校起到了绝对主导作用,如果学校设计的方案本身不合理,不完善引发人才的培养不到位。 
  3、企业/行业主导型。
  1)以服务地区经济为核心目的的教育结构。德国的职业学院。2)以提供行业人力资源为核心目的的培训机构,典型的是印度NIIT。
  3)以提升集团综合实力为核心目的的一体化教育培训研究机构,典型的是荷兰鹿特丹航运中信集团,是集教育、培训、研究、资讯及技术支持于一审的全球性战略性集团。
  4)、以拓展品牌影响力为核心目的的连锁化的办学机构,典型的是美国的阿波罗教育集团。   
  企业/行业主导型主要特点,市场驱动带来办学高质量,联盟关系紧密带来的深度合作。强调实践教学带来全面提升。
  4、字元联盟型。
  1)院校之间的自愿合作,典型的是英国继续教育机构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以一所大学与多所继续教育学院构成的一个教育集团,都是出于自愿。
  2)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字元合作,典型的是英国城市技术学院CTC,一种私立公助学校。
    资源联盟型的主要特点:联盟的目的明确双方都有意愿合作;合作的深度和持续时间以合作的内容的需要而定。该合作往往是互补性的合作。
  5、中介主导型。
  这种模型在世界职教集团化办学当中并不多见,其中典型是美国高级技术教育计划。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不同的维度对上述职教集团化模式进行分类、归纳:主导实力、联盟方式、连接的关系、联合的跨度、合作的结合点。   
  三、境外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机制。
  政府扮演的角色主要有几个方面:1、投资者与购买者。2、统筹者。3、协调者。4、规范者。一般政府不直接参与管理决策。
  首先,针对政府主导型的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政府尽可能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管理、监督和推动。像日本是专项拨款,德国法律规定范式,澳大利亚购买成果范式,台湾行政指令范式。
  其次,针对院校主导型的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管理和运行责任在于院校,政府主要采用投资拨款政策优惠的方式协助院校管理和运行。一是协助院校运作;二是协调和校企的关系,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再次,针对企业、集团主导型的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政府主要采取政策支持和奖励的措施来鼓励企业板写,但管理和运行完全由企业/集团承担。对于这类模式,经费的主体来源于企业本身,不需要政府的大力资助,主要来自支持性的政策和奖励措施。
  最后,针对自愿联盟和中介主导的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政府提保障条件,支持帮助推行运行。  
  四、境外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第一,职教集团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结果,国际职业发展的历史,当经济发展走向工业经济的成熟阶段,以及向知识经济过度的阶段,科技发展需要更多的专门人才,个体科技发展需要更多的专门型人才,个体的学习具有终身性特点的时候,集团化办学是各个地区共同的选择。
  第二,模式的丰富性和主体的多元性是职业教育集团的基本特征。荷兰是不同层次的校际联盟,日本是不同类型间的校际联盟,英国是组合式的校际联盟,德国是研发式的校际联盟,荷兰是补充式的校际联盟等等。
  第三,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元杠杆实施统筹和调控。
  从国际比较情况来看,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占一半左右,政府是运用多元杠杆在不同模式的管理工具中发挥不同的统筹和调控作用。
  第四,职业教育集团的根本办学理念源于“大职教观”。普职渗透、中高职衔接、专升本贯通、教育、培训融合都比比皆是。
  第五,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大关键问题的解决?首先,企业参与的程度是职教集团化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从世界职教集团办学化经验来看,政府如何调动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如何使得企业在集团化办学中取得效益?如何使得只要集团办学效益的最大化?这些因素决定了职教集团化办学成功与否非常重要的因素。
  其次,协调职教集团内部相关利益,均衡各实体的社会责任是职教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些集团能够生存发展几十年,至今还存在,有些集团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是否处理好集团下各实体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分工。
  最后,是否能够吸引游离于集团外的机构加入集团,是职教集团社会效益最大化能否实现的关键。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职教集团是否产生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非常重要的检验标准是看游离于集团外的机构是否积极要求加入这个集团。从成功的教经验来看,如果政府给予集团内的实体以倾向性的优惠政策和更具优厚的办学条件,那么就能吸引集团外的机构纷纷提升自己的水平争取加入,这是职教化集团办学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境外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第一,政府应该出台多元政策鼓励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首先,经济发展和企业、行业的成熟度是企业、行业投入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因为我们的行业相对来说不成熟。
  其次,政府的鼓励和推动对激发企业行业参与的热情至关重要。
  最后,职业教育不能闭门办学,寻找机会。
  第二,政府应积极促进城乡联动、校企合作、供需对接。
  就我国试办的目前来看,集团化办学不仅具有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意义,更具有全局性的职业教育战略发展的含义。
  因此,政府积极鼓励校企之间,城乡职教办学实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以便寻找到各自供需的结合点,并以此契点,根据利益共赢的原则进行发展。
  第三,政府应转变原有的职能分工,以满足大职教的发展要求。从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情况来看,其核心的理念是“普职渗透,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培训相结合、中高职贯通及大职教观。这种大职教观理念的践行需要相应的政府管理中的“大部门”来对接。
  第四,政府有形调控应与市场无形调节有机结合是保证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职教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办学的活力,一个是办学的有序。从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来看,集团化办学指导思想的驱动、市场运作、通过市场无形的手才能确保其质量,缺乏其生存发展的活力。与此同时,缺乏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和有序竞争,也需要政府有形的手来宏观调控,在全局的立场上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发展、适时调控。因此政府有形调控和市场无形调节有机结合是促进职教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五,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需要三大保障机制、即协调机制、激励机制、监控机制。
  职教集团的产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结果,是生存的发需要,更是发展的必然。对我国而言,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巩固成果、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东西部城乡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举措。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总结并借鉴古今中外的办学经验,根据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集团化办学的规律,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与职业教育现状的集团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