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杰出校长

山西工商学院牛三平

出自:本站 发布时间:2015-05-11


牛三平为了神圣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

 

改革开放初的1986年,面对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牛三平同志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创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起步,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兴学育人,为国分忧,像一头拓荒牛,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耕耘在民办教育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所办的学校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和嬗变,发展成为省内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山西工商学院,先后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从实际出发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2004年,山西工商职业学院的成立,标志着牛三平创办的学校

从18年的自学考试辅导正式驶入了高职教育的轨道。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牛三平是个善学习、爱思考的人。怎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学院院长,他先后反复学习了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高职教育理论,参观考察了不少省内外同类院校,对办什么样的高职教育、怎样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对当时一些高职院校的考察了解,他认为大多数教学模式还属于“本科压缩型”和“知识本位型”,这是不符合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规律的。合格的高职人才应当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必须确立“能力本位,工学结合,全面发展的理念。因此,在办学方向上,他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确定了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面向定位上,面向基层,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牛三平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份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他邀请省城的教育专家举办了多次讲座,向广大教师作了16号文件的深度解读,在全院组织开展了深入持久的大学习、大讨论,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找准了办学定位,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牛三平认为,高职教育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就业教育,所以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坚持育人为本,能力为重,与企业需求相连接,体现其社会性、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他说,理论知识,可以通过书本来掌握;能力,则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形成。为此,他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建起3个实践教学中心和3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15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0个,与50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专业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上,在牛三平的主导下,学院充分利用民办院校体制新、机制好、决策快、灵活性强的优势,瞄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积极创建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构建了由6个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体现仿真性和模拟性,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和职业性,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进行了“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实行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夯实发展的基础

牛三平深知,教学质量是民办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他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始终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起,牛三平开始在学院实施“1115工程”,即组建百人教授团、百人双师型教师队伍、百个实训基地、与500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他本着不求拥有,但为我用的原则,从省城大专院校聘用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家教授,组建起113人的“教授团”,实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引进200多名研究生、60多名骨干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达到26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63人。他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实施了专业课教师轮流到企业锻炼制度,促进教师向“双师”素质转型。经过多年努力,建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和业务水平高,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通过严格管理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牛三平经常向教职工讲的一句话是“民办教育是为国家分忧、为家长解愁、为青年成才铺路的崇高事业,我们必须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高度负责。”他把管理兴校,确定为学院发展战略之一,突出强调“三严”: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严谨教学。体现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他主持制定了7大类58项规章制度,建立了严格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毕业设计以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健全了三级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认真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教学督导、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和教师课堂赛讲等活动,狠抓“教师是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制度的落实,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学生管理上坚持“两抓三严”,即抓德育、抓学风;严密组织、严明纪律,严格要求,对学习、思想、生活实行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狠抓日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强化课堂纪律,大力推进学风教风建设,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积极探索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通才教育

早在1996年,牛三平在研究美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通才教育的设想,并把这种教育理念运用于工商管理等专业。用他的话来讲,通才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集思想品德、知识能力于一体的一专多能的现代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才班除专业课程外,增加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的通识课程;配备了军事教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统一服装,从晨练到就寝,实行严格的内务整理和作息制度,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重视通才教育的实践性,强化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践;聘请企业家、实业家等成功人士担任学生导师,实行“事业导师制”教育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导航引路;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学生到名校研修,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和学术交流的开放性,开展情景式训练、生存训练、素质拓展训练等等,从各方面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健康心理、意志品德、团队合作精神,10多年来,学院通才班毕业生以“敬业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上岗适应快”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六、把校园文化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载体

牛三平认为,一所优秀的大学,就像一锅百年老汤,独特的配方,地道的佐料,充足的营养,浓郁的香味,使莘莘学子在其中受到优良传统和文化的浸染。作为民办院校,山西工商学院在艰难坎坷,风雨沧桑的办学历程中,孕育、锤炼和积淀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神文化,这就是顽强拼搏的拓荒牛精神,敬业奉献的孺子牛精神,争先创新的领墒牛精神。牛三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三牛”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支柱和灵魂,着力加以培育、倡导和弘扬,成为学生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学院已经连续举办十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九届《月满工商》大型诗歌朗诵演唱会,还有“校园星光大道”,已成为学院的文化品牌,各种体育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职业技能大赛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些年来,山西工商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共获得各类奖项128项,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同类院校之首,连续两年被省教育厅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山西省优秀民办高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牛三平本人先后荣获“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被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山西省优秀民办高校校长”、“山西省民办教育优秀办学者”、“山西省五一劳动奖”、“山西省科技传播先进个人标兵”。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牛三平没有满足,没有停步,在任何场合都

没有说过“成功”两个字,因为他还有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应用型高等学府,把山西工商学院打造成一所百年名校,培养更好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