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体会

学会副会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孟庆国谈学习体会

出自: 发布时间:2014-07-24



学会副会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庆国

尊敬的纪会长、各位代表: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决定》的体会,特别是关于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这方面,和大家谈些背景材料和体会。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提法,在高校界、在现在很多文章中都有阐述。从建国以后,特别是1953年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之后,我国举办了一大批行业办、特色的类型的应用型大学。应该说从那时候起,国家培养应用技术型的人才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之所以能够立于世界之立,与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息息相关的。

    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顶天的”,也有“立地的”。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更狭义一点指的是地方的高校。在扩招之后,据统计有150多所师范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升格成了本科院校。这些学校如何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怎样培养人才,这对他们来说是重大的挑战。在原来讲的600所高校中至少有10%的学校做的是相当不错的,所以对于这些学校来讲,转型的问题更主要的怎样深化、强化特色,更好地为地方和行业服务的问题。真正讲到转型,应该说有些本科学校不太明白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多专业的设置是因为扩招以后,大学发现举办有些专业能吸引更好的生源,所以举办了很热的经济类的专业。这样的专业举办了之后,满足了考生上大学的需要,但是并不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产生了就业和需求的差距。

    我个人理解转型的问题、举办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问题,当前更急的、更明确的应该是一批专业定位不准确;升格之后对自己定位不清晰;或者是定位清晰了,但是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应该转型。

    在做研究的时候发现欧洲的发达国家,特别是德语系的国家,之所以在金融危机当中没有受到重大冲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实体经济搞得好。而分析其原因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对职业教育特别重视,并且这种重视是来自方方面面的。比如说瑞士这个国家,大概有60%-70%的学生中学毕业之后要进入职业学校,然后升入应用科学型大学学习。德国、奥地利、荷兰、芬兰等等这些国家没有例外地都证明了这一点。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发生动荡的时候,他们的经济没有发生问题。在进行调查研究的时候我们发现职业教育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中央提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和经济社会相关的教育。这些比较研究证明这个事实。所以从事职业教育是非常光荣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提供的是人才的坚实基础,我们特别受鼓舞。

    欧洲的应用科技大学在产生之前都是职业学校,像瑞士9所应用科学大学, 包括2所私立的和7所公立的,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职业教育学校组合升格而成。应用科学型大学的这种传承以及它的类型、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欧洲的综合性大学和研究型大学是不一样的。从6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90年代前后,在欧洲兴起了一批立法的活动,比如说瑞士、奥地利、德国包括英国,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由职业学校长成的应用科技大学的法律地位,让它和研究型大学、综合型大学具有平等的办学条件和要求。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国一批高校转型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接下来说的是谁转的问题。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大学,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觉得,学校讲应用技术型大学,不如讲应用技术型专业。我们首先要讲的是专业。专业是什么类型的,我记得有些著名大学的领导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讲得很清楚,同一个大学里面可以办不同类型的教育,不能简单地限制住。谁转,没有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学校转。另外在成立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吸收联盟会员的时候,联盟不是吸收应用技术型学校,而是具有很好的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专业的学校,或者是没有这种专业,但是有一个明确的专业顶层设计,并且得到地方相关的产业行业和政府的认可的学校。

    在153所高职、师专升成本科之后,有一种趋势,即师范学校可以转成应用型大学。我是这样看的,师范教育仍然是培养教师的,而教师就是应用技术类型的一种。所以师范学校升格之后继续培养教师仍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应用技术型学校里应该鼓励一批优秀的培养教师的专业继续发展,而不是把这些专业都砍掉变成所谓的二产、三产甚至一产的专业。这就要求把应用技术型的概念定准,是以专业为主。

    国务院的《决定》提出,产学研合作的道路是这类学校举办的途径,标准和要求都很明确。应该说这类学校的举办或者是专业的举办都要极大地学习、借鉴、吸收职业教育的经验。至于升格不升格的问题,小鲁厅长在学会会上有一个发言很有意义,就是要学习《决定》,在《决定》中还有很好的天窗、闪光点,大家要学习政策、把握政策。

    接下来向大家汇报转什么,怎样转。比如黄淮学校,它处在驻马店,这并不是发达地区,也不是经济中心。学校是以师专为主。我来介绍一下它的转型。它的音乐专业和驻马店市的专业文艺团体合作,一起举办音乐系的人才培养。一方面培养教师,一方面给文化产业培养人才。政治学院转型后做了法律司法,把驻马店市的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请进来合作。工程造价专业是把建筑行业请到学校来做。驻马店市政府给学校建了一座大楼,将近几万平米。驻马店市的体育馆就是学校的体育场,市图书馆就是学校的图书馆。以前讲“扬长避短”,但是黄淮学院它是“变短为长”。紧紧依靠、服务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把自己绑定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车辆上,让政府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它的不存在对驻马店市是不一样的,它转型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直接对接地方经济社会,为驻马店市培养急需的人才,当然也包括教师。所以怎么转,中央和部里文件指出,就是要为地方区域社会发展、行业发展提供急需的人才。这样就业问题也解决了。过去驻马店市的人讲如果孩子念书不好,就考驻马店学院。现在讲如果你的孩子考试分高,就考驻马店学院。在河南这个学校录取的学生数是前几名的。这说明这个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前不久我去参加活动,三明市为了支持三明学院的发展,明确要求市里8个县财政拨款支持三明学院。可是三明学院在三明市招生只占总数的15%,他们希望未来两三年提高到25%。政府说三明学院没为我服务什么,我凭什么给它拿钱?市委市政府压着我给他拿钱,大家就不太服气。

    从这两个例子讲怎么转、转什么、什么叫转成功。从这些例子中可以提炼出更升华的东西。

    我在这里给大家作个简单的汇报,说的不对的请大家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