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理论研究奖

柳燕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出自: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04-22


 



柳燕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高级讲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整30年。曾在职业学校一线教学和管理22年,2006年开始专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先后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主持完成北京市财政项目研究30多项,出版专著一本,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出版教材和研究成果十余本。

一、忠诚于职教事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热爱职教事业,勤奋敬业,甘于奉献,严于律已,踏实工作。我潜心学习职教新理论、新观念,注重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对职业教育教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其内涵、特点和运行环境,积极弘扬、努力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素养和水平。我结合本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际,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将先进职教思想、课程理念融入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指导和实践中,加强科研支撑与指导服务,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和尊重。

二、潜心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取得丰富教研成果

结合当前一个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长远发展要求,主要围绕课程改革、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研究服务,取得丰富研究成果。

1为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提供科研支撑

市教委于2008年开始在17个专业开展“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实验项目”,31所学校41个专业参与试点研究实践,历时六年。此项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材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内容。

在这一轮课程改革中,受市教委委托,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市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组长,带领团队承担了从统筹策划、方案设计、理论研究、实践指导、成果审议以及课改实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培训等任务,通过科研支撑引领北京市中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伴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及科学技术进步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历时六年多的“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成为推动北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手段,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学校内涵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具有现实推广意义和创新性的丰富研究成果,得到了教育部有关专家的肯定和职教同行的关注。

我受邀在全国20多个省市以及师资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宣传介绍北京课改经验,得到大家好评。

2.为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提供政策建议和实验案例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完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但其课程如何衔接依然是个难解的课题。我重在从技术层面和策略角度研究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中的难题。“双目标、双主体”中高职衔接模式、适合中高职衔接的三类“宽、深、高”专业特点、“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设置”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等研究成果,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中高职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建议。同时以数控技术应用、学前教育、物流管理三个专业核心课程衔接为研究对象,从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模式、专业课程结构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定、衔接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衔接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为北京市率先试点中高职衔接的职业院校提供实验案例。此成果在北京市“3+2”中高职衔接实验中被广泛应用,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一届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探索中职学校技能比赛长效机制,让赛事成果惠及更多学生

以技能训练为抓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的共识。我作为北京市中职技能比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在组委会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比赛长效机制的建立及组赛工作。几年来,赛事制度不断完善,规模逐年扩大,赛项不断丰富,比赛内容更加贴近岗位需求,技能标准对接职业标准,办赛水平逐年提高。

更重要的是,我们以大赛理念引领学校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使赛事成果惠及更多学生。

4.深入课堂,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在11所职业院校中进行了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重在从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对教学模式理论的需求视角,在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内涵、理论依据、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职业院校新课改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并系统地开发出不同专业类型、不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行动导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案例,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参考,对现阶段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三、深入研究,努力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198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中专学校任教,1995年担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多年的一线教学、管理经历,给了我良好的专业积淀。2006年调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担任职成教研中心主任,市级教研员工作,给了我更大的发展空间,得以让我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开阔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前沿,研究教育教学,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努力奉献。

我参与了教育部新一轮机械类专业平台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并代表修订组在全国多个省市宣讲、解读新大纲。

我主编了多本专业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国家规划教材在全国发行,其中《模具钳工工艺与训练》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我兼任中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管理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教学工作委员会机电专业教学研究会副主任、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结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专项课题、教育部职业教育战略研究重大课题、北京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以及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委托的课题研究工作,承担北京市教委委托的30多个财政专项研究工作,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十多篇,出版专著一本。

我参与了教育部、财政部和人社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方案与任务书的复核工作,市教委组织的示范校评估、标志校评估、示范专业评估、新专业备案审查、央财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和检查等。与此同时,我指导区县、职业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应邀开展相关讲座、报告、听评课、指导等,受到大家的尊重,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在教科院和教委的领导、关心与支持下,我带领职成教研团队,共同努力,使职成教研中心的工作逐渐深化和拓展,在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