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校奖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出自: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04-21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是以培养轨道交通技术、供用电技术和电气技术人才为主、隶属北京市教委管理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北京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标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铁道部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院校”,被评为“全国中职院校就业质量100强”之首和“全国创新管理改革品牌学校”。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路,坚持“深度对接、改革创新、创建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将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工作主线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三级平台、三大机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探索实践了“一主线、二融通、三合一、四对接”教育模式,构建“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四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导向、标准引领、项目运作、任务驱动”课程模式、“四阶段五环节六维度”教学模式和“多主体多维度三模块”学业评价模式;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能教会做、善于育人、结构合理、动态管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创建了以“人本、进取、和谐”为核心内涵的“全动力”和谐动车校园文化,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

  一、突显职教特色,创新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

(一)校企深度合作,构建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四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以此为主导,城轨车辆专业构建了“双向交叉、双轨融合+订单培养”模式,城轨供电专业构建了“双岗、双证、零距离对接”模式,电控专业构建了“订单+双核驱动、双证融合”模式。

(二)依托素质模型,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

  1.创新课程模式,开发特色课程体系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改理念引领下,创新“职业导向、标准引领、项目运作、任务驱动”的课程模式。城轨供电专业建立了“基于三对接渗透双证技能”的课程体系,城轨车辆专业构建了“基于岗位素质模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电控专业建立了“三层构架”的课程体系。

  2.校企优势互补,搭建课程资源平台

  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优势互补,合作开发1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材”及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资源库中包括3116个知识点积件,6299个知识点测试题, 48个技能竞赛方案,105个实训项目。开发了15门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课程。

  3.四阶段五环节六维度,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基础平台、专业方向、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完成学业,专业课教学通过目标导向、资讯学习、任务实施、技能提升、知识系统化“五个环节”实施,教、学、做于一体,训、评、赛以强化,打造互动、高效课堂。

  4.多主体、多维度、三模块,创新学业评价模式

  构建由课业评价、职业鉴定、顶岗实习评价三个模块组成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项目考核为主线的课业评价体系;引入“双证”评价,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借鉴企业用工考核制度,设计“四阶段五维度”顶岗实习评价方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 

  二、能力模型导向,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开发专业教师能力模型,通过五个结合、创新三大机制,提升教师五项能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能教会做、善于育人、结构合理、动态管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教学名师3人,专业带头人15人,骨干教师38人,教学创新团队7个。31位老师取得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88.55%。聘请291名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六类兼职教师,建立了兼职教师库。 

  三、创新平台机制,推动校企合作纵深发展

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工学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专题工作组三级合作机构。创新以课程建设为载体的共建机制促使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创新以订单培养为载体的共育机制保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创新以顶岗实习为载体的共赢机制保障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权益和利益诉求得到实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达到158家,订单合作企业达到52家。 

创新“234”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校企合作新建校内实训室10个,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7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建立了实训基地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为学校实施“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四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优化校企实训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实训教学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校企共赢机制建设锦上添花。

四、创新校企文化对接机制,开辟育人新途径

围绕文化建设“四个目标”,推进校企文化“四点对接”,构建以“人本、进取、和谐”为核心内涵的“全动力”和谐动车校园文化。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得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得到提升,顺利跨越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的文化门槛;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学校的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显著提升。

五、培养紧缺人才,贡献社会经济发展

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84%以上,双证获取率94%以上。累计培养订单毕业生6376名,在校订单班由32个增加到88个,达到3523人的历史之最。学生的良好表现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充分认可。北京地铁供电分公司近年招聘的近千名员工中有518人来自我校,部分毕业生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2012年学校为北京地铁公司输送的91名首批接触网订单毕业生为6号线的开通运行解决了燃眉之急。“十八大”期间,641名在校学生日夜奔波在400多公里首都轨道交通线路上,开展地铁治安巡查和辅助检修技术服务,赢得了地铁公司领导及广大乘客的赞誉。北京地铁机电公司总经理高度评价我校毕业生不仅技术过硬而且知恩感恩报恩,帮助家庭脱贫致富。

良好口碑带来了新气象。2012年11月,北京地铁公司从我校一年级新生中选拔315名学生组建12个“定向培养班”,实现了双方合作从“订单”向“定向”的转变。2013年在校订单规模达到88班3523人的历史之最。“出口畅”带来了“进口旺”,近几年我校招生状况始终在北京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13年招生计划完成率达到100.5%,在北京市同类学校中名列首位。

六、依托三个平台,服务行业企业发展

学校依托北京市昌平区轨道交通培训学校、国家电梯技能鉴定中心、铁路系统电力机车司机培训基地三大平台,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师资队伍优势、实训基地优势,积极为行业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和事业发展做贡献。

近三年,学校为北京地铁公司、京港地铁公司、北京铁路局等9家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总量53634人日。为北京铁路局举办了四期高速铁路动车技术理论培训班,完成了首批21名大学生动车司机培训任务。为北京地铁机电公司89名员工、北京地铁供电公司90名员工开展技能鉴定。

三个重点专业与北京地铁公司共同开发地铁员工素质模型,填补了企业空白;城轨供电专业与北京地铁供电公司合作开发三本地铁职工培训教材;电控专业参与行业技能鉴定题库建设;城轨车辆专业参与铁路司机提职考核题库建设。电控专业带头人王贯山老师被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聘为专家,主持电梯物联网技术标准建设,参加国家职业大典(电梯行业)修订工作;城轨车辆专业张守军、陈忠胜等老师被北京地铁运营四公司、朔黄铁路公司聘为职工培训讲师和兼职专家,为北京地铁公司编写地铁车辆检修规程。

学校发挥自身优势与北京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合作,为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成人学历教育服务,累计培养1575名成人大专(高职)毕业生,目前在册学生达到1800余人。

七、牵头重大项目,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一)牵头国家示范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课题,引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我校作为教育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协作组、课题组组长单位,牵头组织37所共建共享学校150余名参研教师,遴选三家技术支持单位,共同研发了三层构架的电控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了一支全国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优秀教师团队,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牵头工作过程课程改革项目,引领北京市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和教科研发展

我校牵头组织实施“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验(电控专业)项目”,带领3所兄弟学校40名专业教师,经过五年的探索研究与改革实施,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改革经验与研究实践成果,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推广应用。

在此项目带动、影响下,我校两项课改成果分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北京市中职学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实验”项目中获得33项优秀成果;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54册;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11项,北京市科研课题13项,取得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三)牵头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引领北京市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作为“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师培训基地”,每年牵头组织全市9000多人时的培训,这些专业教师在教学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提升,成为所在学校的骨干力量,整体提升了全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水平。

八、拓展交流合作,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一)承办技能大赛推动首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

学校承办了北京市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电梯)、北京市中职学生电梯维修保养技能大赛、北京市中职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技能大赛。学校精心组织,努力做好服务,得到了参与单位、参赛选手的好评。通过技能比武竞赛,促进岗位练兵,提升队伍素质。

(二)接待同行来校考察分享建设经验

近三年,学校共接待国内20多个省市100多个单位299人次来校考察、交流、学习。沈阳市教育局派出2名副校长在我校挂职学习;为广州、福州、宁波等地的职业学校培养轨道交通类教师17名。校长、副校长多次在教育部、中国职教学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单位组织的研讨会、培训班、经验交流会上介绍办学经验。接待了来自德国、英国等4个国家109人考察、交流。

(三)发挥办学优势推动联办校共同发展

学校与北方机电职业学校等9所中西部地区的中职学校联合办学,向联办校传递示范建设经验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提供指导和培训,同时协助解决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种难题,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学校的共同发展。

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始终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开拓进取,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的原则,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