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选摘

“双路径条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应用型研究”

研究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双师型“教师是现代职业教育为适应企业生产,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我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主要由学校教师培养和行业专家培养,而现阶段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主要集中于前者,即学校教师培养生产技能而达到“双师型“目的;本课题将行业专家培养为双师型教师作为研究的课题之一。

 行业专家作为“双师型“教师来源,将解决我国”双师型“教师缺乏和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问题,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都有许多深刻研究,如王前新、卢红学[[1]]等人提出,“使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方面有质的提高”,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学历提高,但是绝大多数处于研究将普通教师培养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缺乏对行业专家,尤其是实习带教教师的培养。

为弥补国内“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国内有人提出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即在同一专业的教学小组中,建立有理论教师和行业专家混合而成的教师队伍。

国内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以培养普通教师拥有职业资格证书为最基本要求和标准。一般采取教师到实践中锻炼1~2月的方式。而对将行业专家培养为教学专家的报道极少。

在国外,比较注重职业教师的实践历程培养,绝大多数国家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有实践历程,如:

在日本,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训练指导员须先到企业工作,工作时限长达四年;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实训教师和职业学校的实践课教师,不仅要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规程,还要掌握职业教育学和劳动教育学知识。

在丹麦,教育部要求新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在指定培训机构进行全日制的脱产学习,课程内容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课程结束并通过考核后将取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凭此资格可以上岗执教。

美国的教育机构正在实施职业教育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旨在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的培养机制,帮助新教师顺利转换角色,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实践。

(三) 研究目标 

通过对来自教育行业的教师进行生产实践能力培养,和对来自生产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师”性培养研究,找到双师型教师培养新途径,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满足职业教育发展。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对来自两种途径的教师即:职业院校自身的专业教师和各行业的专家,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培养。一般情况下各种职业院校以研究本校普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为途径;本课题同时将行业专家培养为“双师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范畴。后者在学生专业学习、生产实习、临床带教和职业指导等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优势和作用,是突出职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动手能力和就业指导的关键角色。本课题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师培养的实践中,在实践中摸索教师培养的途径和理论。本课题将在下面十个方面进行研究:

①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理论——人的发展理论、激励机制,成人教育理论等

②职业生涯视角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

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模式——以“螺旋式”方式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

④生产业务部门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具体作用

⑤拓展研究:办学模式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特权作用。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一是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国家目前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寻找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以鉴的优秀经验;二是案例研究法。重点选择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护理教研组、巴陵石化有限公司地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抽取其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精华,找出可以推广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三是行动研究法。即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本课题以上述单位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用于上述单位的教学中,抽取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为课题研究铺垫基础。

(六)研究结论与对策

(1)“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理论依据,暨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教师专业成长特征

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教育人员的发展过程[[1]]。技能型人才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也就是技能型人才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专业教师,要根据合作条件下企业的运作特点和教师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策略性培养。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将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专业教师,是保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之一。2010129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明确指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将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提升到新的高度。在新的条件下,技能型人才作为专业课程的主要成员,必然要经过 教师专业成长而发展为“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下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师培养,既有其自身学习和成长上的特点,也有校企双方的管理特点。只有根据人才发展规律才能开展教师培养。

(2)技能型人才发展为教学专家的教师学习特征

技能型人才首先是成人,因而其成长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具有一般成人学习的特征:教师的学习的需要直接来自于教学中的问题,学习的目的直接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次学习实践成为学习的资源。教学实践为教师学习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学习不超越教学实践范围;再次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即教学学习化,学习寓于教学之中[3]。依据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工作特点,其教师的“师”性培养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技能型人才的学习是基于教学案例和问题的学习

校企合作下的技能型人才,首先不是简单的概念识记和新理论的吸收,而是把生动的、鲜活的每一堂课作为案例情景,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和教学学习,在教学中摸索并积累教学经验,组织课堂知识、摸索教学进度,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行为。

例如,在医学生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教学和与学生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据此调整教学策略,调整见习、观摩和理论讲解的程序、进度,达到较好的教学组合。

其次,技能型人才的学习是基于特殊的校本课程的学习

将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教学专家,即技能型人才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专业成长,不能仅靠短期的岗前培训,应当着眼于长远,构建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变、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教学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改变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4]]。较之以一般概念的校本课程,职业教育的“校本”意义有其特殊性:基于校企合作之本,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企业合作办学所面临的问题为目标。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指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跨越和填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鸿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的校本课程更加关心企业的文化内涵,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企业的技术规范和技术特色,以及企业内部所形成的人文环境。技能型人才具有天然的整合这种特殊校本课程的能力。由于技能型人才本身就以本企业为中心开展科研、技改,对本企业和本行业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有着切身的体会,因而整合这种特殊的校本课程,更加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整合和知识组织水平,技能型人才也在这种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5]]。 

再次,技能型人才的学习是原创性的学习

技能型人才走向教学专家继而成为“双师型”教师,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承担着专业课程、教学和学习的角色,而且还要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研究教育现象,运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问题,尤其解决校企合作下的学生管理、学科建设、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研究和辩解,教育事件中的问题越来越清晰,研究者也越来越靠近真理,研究者的教育理念也就越来越提升——这种原创性的学习,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企合作下的职业教育科研应该立足于本企业和本校,以本企业和本校各专业的教育实践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解决职业教育的问题为目的,其中重点解决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脱离问题,广泛而深刻地开展教育科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开展教学创新。他们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创造性地研究自身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原则,如在妇产科教学中的“隐私与保密原则[6]”,体现出对妇女病人的尊重;在临床见习中建立安全原则:学生安全、医疗安全和病人安全等原则等。

第四,技能型人才的学习是群体性的学习

职业教育具有自身的追求目标,在这种目标之下,学科之间具有整体结构性,有机关联性、有序组织性和目的可控性等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与成长具有群体性: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教育理念,各学科教师之间、企业与学校教师之间相互尊重,恪守职业操守——良好的群体,为良好的学科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他人思想和自我见解的对话。校企合作下的教师队伍,是有计划和有组织的队伍,教研组通过开展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评课等形式,通过组员之间对话,交流思想和观点,集思广益,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达到学习目的。

例如,如何解决生产中教学场地问题,使学生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安全顺利、有效地实习,需要全体教师、操作工人和车间领导共同讨论,提出最优方案;带教教师预演(公开课),既能暴露出教学场地的问题,也可以找到教师的教学不足, 为提高现场教学质量集思广益。教师在这种集体讨论中成长和提高。

最后,技能型人才的学习是基于经验反思的学习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美国马萨塞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舍恩(D.Schon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观点,提出了“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的口号;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波斯那(G.L.Posner)提出了著名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校企合作下教师工作的特点,即技能型人才首先是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获取的感性认识通过理论学习而得到升华;在开展的教育科研中不断地运用教育理论进行反思进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他们的经验在反思中不断得到丰富修正和完善,为今后新知识、新理论的检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到车间(或病房)见习,经过首次或多次的组织,教师反思生产车间(病房)、机器(病人)、带教教师、学生组织等见习要素,尤其是病人对教学的配合,是见习成败的关键。每一次反思,都能提高教师的见习组织能力。

(3)学校和企业的对教师成长的要依据教师的成长与行业的活动规律开展培养

校企合作条件下技能型人才走向教学专家,是在企业、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关怀下,经过自身的努力而发展的,必须尊重教师成长与发展特点和规律,才能有效促进技能型人才发展为教学专家,最终发展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即学校通过企业现有的生产系统开展职业技术教学,实现学校教育与生产技术相结合,达到职业教育目标,因而校企合作在组织、计划和实施等方面有其独特性

特殊的计划性

校企合作办学的计划,既不是单纯的生产计划或单纯的教学计划,而是既有生产也有教学的特殊计划,其人才培养也具有生产和教学的双重性。

首先,技能型人才的教师专业成长是企业与学校人力资源质量提升计划的一部分。校企合作培养职业人才,首先必须有计划地解决企业教师问题。企业中教师的人力资源体系要与企业战略规模、教学规模相一致:企业的机床数目(或生产岗位数、医院床位数等)与学生数量比例,学校授课课时量与企业可配教师数目之间,要有切实可行的比例关系。例如,某医院有约600张床位,实习规模约为120人,可承担专业教学学时约为2000学时。根据这样的规模,约有4060位技能型人才承担专业教学工作。

其次,企业对教师的选拔要有计划性。企业对教师的选拔,在学历结构上不仅要满足《教师法》所规定的对教师的要求,还要是生产第一线的生产骨干;在职称结构[[7]]上,还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拔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等不同系列的人才作为教师培养对象。在年龄结构上上,要保持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老中青相结合;在细分专业上还应依据课时量考虑教师的配备比,以满足教学需要。

再次,企业对教师的培养要有计划性。根据企业和学校战略发展目标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要系统地研究教学需要,分别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目标[[8]],将技能型人才的“师”性培养作为校企合作计划中教师培养的先前部分,以满足企业和学校发展过程中随时能聘用到所需要的教学人员。

校企合作条件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教学专家的计划性,还体现在技能型人才要把自身培养为教学专家作为自身人生职业规划的一部分,通过自身努力,企业培养,发展为“双师型”教师。

特殊的组织性

校企合作条件下开展教学和教师培养,首先必须设立相应的教育组织,如教学科研部以及所属的、设立于各车间(或医院科室)的教研组,。由教学科研部组织开展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的学习;各车间的教研组组织开展所属专业的教学研究,通过组织理论学习,模拟教学,观摩示范课、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技能。

实践先行性

基于企业以生产为中心的特殊性,技能型人才开展教学,不可能像师范生那样进行长时间的师范学习。企业对教师的培养,首先依据教学要求开展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及时满足教学要求,同时积累教学经验,产生感性认识。这与传统的“理论指导实践”价值取向有着截然相反的程序:前者是按需学习,是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因而更有学习动力。

技能型人才会将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学习中,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实践问题。因而他们所提的问题更是现实意义,是他们教学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是技能型人才迅速成为教学专家继而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条件。

实践先行性还表现在,技能型人才更愿意将教学内容实践化,由于技能型人才本身来自于生产第一线,他们对生产中的工作流程,生产程序、操作技术更加熟悉,在教学中也更加倾向于实践教学。

(4)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首先是职业生涯视角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表明,双螺旋式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的长期而有效,“双师型”发展路径。

“双师型”教师是教师个体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教育技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为一体,没有职业生涯上的长时间磨练,是难以达到这种教学高度的。调整“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将传统单一的或职业转化型职业发展路径调整为螺旋式的职业发展路径,即教师在教学和生产之间不断开展工作和教学,教学中有生产,生产中有教学,螺旋式发展,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和成长。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

规范职业教育教师的人生职业发展路径,使教师在发展自身教育素质的同时发展企业技能;根据学校教师和企业技能人才的特点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职业生涯路径,并提供相应的素质培养平台,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和法制,有效地培养和管理双师型教师。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9]]显示出在未来十年的国家教育发展中,将以法治的形式规范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和“双师型”教师的双素质为目标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和质量的高度重视。

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作为职业社会人进入各行各业,并进行职业活动的教育;它以学生掌握该行业的技术、技能,认同职业发展,遵守职业道德,并以该职业为生存手段作为基本特点。为达到这个目的,职业教育的教师首先必须是具有该行业职业特征的教育工作者,研究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路径,对修订我国职业教育职称评定办法,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具有相当裨益。

②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路径

传统型  即以教师行业为基础,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发展自身文化素质,并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即:助理讲师——讲师——副教授(高级讲师)—— 教授作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路劲。传统型的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是我国目前较普遍的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它是是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之一。但是作为职业教育,传统型的教师发展路径缺乏企业或行业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很难满足职业教育要求。

职业转化型  即以相应行业为基础,企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讲师)——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阶段,横向发展为讲师或副教授。职业转化型的教师具有较高的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孰知行业规范、遵守职业道德,但是从企业技术人员发展为职业教育的教师,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职业生涯过于简单;由于企业生产技术和行业标准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经过职业转化之后的教师随即脱离生产劳动,生产实践知识和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减。

职业转化型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主要发展趋势。

双螺旋型   即以教育(或生产)行业为基础,在开展职业教育(或行业生产)的同时开展生产实践(或教育实践),教师在教育和生产之间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活动,双螺旋式地发展教育素质和行业生产技能,从而提升教师的双素质。

双螺旋型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有着无比的优势。首先,传统型和职业转化型的“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均以本行业如教育、企业等为基础,经过中级职称之后而转化发展。这种单一式或两阶段式发展,教师在知识和能力上要么脱离生产实践,要么远离教育实践,而以双螺旋型的“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是教师在生产实践和教育实践的交互实践中发展,是生产实践与生产技术理论相结合,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相结合,两者交互螺旋发展产生的“双师型”教师。教师的生产素质和教育素质不仅同时发展,而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生产中促进知识增长,在知识教学中提升生产技能——正所谓教学相长。

其次,双螺旋型的职业发展路径能够有效地保持教师的双素质。由于市场经济和生产技术快速变化和发展等原因,教师必须有效地实时掌握生产行业对人才类型、数量等需求变化。脱离或者长期离开生产行业,都将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专业知识、技能落后于生产需要。双螺旋型的职业发展路径不仅让教师不断跟踪企业技术进展和行业规章制度、行业标准的变化和发展,同时能让教师随时捕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人才市场对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技术上的要求。可以肯定,双螺旋型的职业发展路径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永葆职业青春的最佳职业生涯途径。




1 “双师型”教师发展的三种路径

③  三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维度比较

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要有阶梯性,其内容既要考虑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阶梯的宽度(即技术人员在包含教学的多个工作环境轮换工作),职业生涯发展阶梯的速度(如技术人员的正常晋升和破格晋升等),也要考虑职业生涯发展阶梯的长度[[10]](即从助理护师到教授的阶梯数目)。

职业发展阶梯  阶梯原则着眼于帮助技术人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力求满足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同时实现学校——企业合作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达到学校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双师型”教师的晋升阶梯,总之是要保持两种素质的递进,在技术职称上表现为讲师——工程师型,讲师——高级工程师型,以及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型等。这种职称上的阶梯,表现出由传统路径到职业转化型或螺旋形发展路径的交互性。

一般而言,职业发展的初期是对本职业的认同期,一般不主张开展“双师型”教师方向的培养。但在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阶段,是工作人员事业发展的创新阶段,在年龄阶段上,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有利于新知识的吸收,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最好时期;

在教授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阶段,由于他们已经达到职业生涯的职称顶端,在知识能力上也具有较高素质,因而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动力不足。

职业发展长度  “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的长度要与单一行业的职业发展长度相一致,如我国规定本科毕业后5年即可参加中级职称评定。中级职称五年后即可参加副高职称评审。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发展长度如果与其它行业的职业发展长度不一致,就会造成人才流失或素质发展不足。

职业发展宽度  很明显,“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梯宽度较传统型路径的宽度大,他们既要在本生产实践行业中进行专业实践,又要在学校中开展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工作。螺旋型发展的“双师型”教师,是在生产实践和教育实践为基本阶梯,两者螺旋发展而发展自身素质,因而教师必须到生产实践中,企业技能型人才也必须到教育实践中,通过这种工作轮换发展教师的双素质。可见,螺旋型发展路径是精细型的发展路径。

传统型和职业转化型的工作轮换主要是在本行业中开展工作轮换,在职业发展的中级阶段才进行职业互换,可见这是是粗放型的双素质发展路径。

职业发展速度  由于“双师型”教师必须完成两种素质的发展,在职业生涯路径的宽度上较大,而其长度又一致,因此其职业发展的速度很难超越正常的发展速度,一般不建议破格提拔。

(5)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模式:研究表明以“螺旋式”方式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以教师职业生涯为基础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最佳策略。

①  调整“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调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调整传统单一的或职业转化型职业发展路径为螺旋式的职业发展路径,即教师在教学和生产之间不断开展工作和教学,教学中有生产,生产中有教学,螺旋式发展,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和成长。

就职于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进行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开展企业生产活动,规定教师必须完成一定的企业工作时限,如一年的30%~40%的时间在企业进行生产和科研。

就职于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在进行企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学校教育活动,规定企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课时、班主任工作等。

②提供“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

教师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平台之上开展的。以行业生产为基础,在生产企业设立教研组,选拔具有教师资格的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教师培养,开展教学模拟、教学试讲、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科研等,以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教学素质;

安排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生产科研和技术攻关,在生产中体验职业道德、职业规章制度,从而螺旋式地发展为“双师型”教师[[11]]

以校企课程推动教师和生产技术人员素质相互转化,具有重要意义[[12]]。校企课程是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而开展的新型校本课程,它以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为目标,以企业技术、企业文化为内涵而建设的新课程。开展校企课程,可促进教师深入企业挖掘企业文化,探索企业技术需求,同时也促进企业技术人员总结和归纳本企业的文化、技术,并按照教育要求上升为教学内容,校企课程是教师和生产技术人员发展为“双师型”教师的纽带和最好阶梯。

③建立激励机制和法制规范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是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因而在法制上要规范职业教育教师,是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生涯路径,让他们在生产实践和教育实践的两个方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双素质。

美国科学家亚当斯提出“公平理论”:一个人在自己因工作成绩而取得报酬后, 既关心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会比较所得报酬与付出劳动之间的比率同其他人进行横向比较,根据对比的结果决定今后的行动[[13]]。因此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复杂,其职业阶梯、职业长度和工作轮换都比传统型的教师发展复杂,难度大,因此要有一套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如重新规范“双师型”教师的职称结构,使其职称必须包含双素质;其次,建立教师获取各种待遇的平台,使教师在经过努力获得双素质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物质待遇。

(6)建立企业技术型人才双螺旋式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发展通道和培养途径

引导企业技能型人才发展为教师暨“双师型”教师,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和企业要设置好技能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发展通道,制定“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为技能型人才发展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教师素养成长的发展平台,如开展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科研,开展校本课程和促进教师反思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等

企业技能型人才到学校开展教学是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企业需要规格人才的重要手段。2010729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反映出,在今后的教育发展十年间,技能型人才将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主干力量。如何从职业规划视角,规划企业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的发展路线,使技术工作人员按照特定的通道,既发展自身的专业技术,也发展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教育能力,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迫切学要解决的问题。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发展通道和培养途径,对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具有相当裨益。

①技能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发展通道

企业技能型人才的 “双师型”教师发展通道,需要企业技能型人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按照学校、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个人需要设置一定的发展通道,满足校企合作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与“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密切相关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遵循一定的路径从事工作的历程,包括从踏入社会、从事工作之前的职业训练或职业学习开始直到职业劳动最终结束的过程 [[14]]。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公约(1989)》中强调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满足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满足教师法等中的教师知识、学历、品德等要求,而且还要深刻懂得生产实际的知识和技能,行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等;是具有多方面技能的复合型(包含教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特殊要求,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理应成为专业教师人生职业发展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其次,复合型的发展通道——“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路线,式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长久而有效的路径。

传统的个人发展通道,是以专业技能型人才在本专业系列的个人发展,如自我认知、成长和发展管理通道,表现为在其专业系列职称的进步和发展;校企合作办学要求个人在生产行业和教育行列复合发展,它要求既符合“校企”合作的发展利益,也符合个人成长规律,因而有着更加复杂的发展通道。这就要求学校、企业为人才培养规划好职业发展通道,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做好职业规划,使其发展符合学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个人的进阶成长。企业的“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可以设置为:


助理工程师进阶为工程师之前,由于员工处于职业认知阶段,因而并不主张此阶段的员工开展教师系列素质的发展;工程师可以平行发展为讲师,形成“工程师——讲师”型的“双师型”教师,也可以直接进阶为副总工程师;

为发展高素质的总工程师,建议切断副总工程师进阶为总工程师的路径,同时引导他们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科研,平行发展为副教授,形成“副主任护师——副教授”型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一般而言出于人的本性,如没有特殊的激励措施,主任护师不会自觉发展为教授。

第三,设置企业技能型人才“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的原则

专业原则  专业相近,即指企业的系列职称与教师系列专业职称相近。“双师型”教师是以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综合发展,促进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提供教学质量为目的,如若医疗系列专业与教学系列专业相距甚远,达不到提高人才素质的效果。

需要性原则   学校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如培养人才的知识范围、技能要求以及该人才的培养数量等,确定培养任务和培养计划,由此配备的“双师型”教师、文化课教师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基础。

选拔性原则  选拔性原则,是企业依据教学要求,根据技能型人才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和态度等,从中选拔出优秀分子,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选拔性原则能够迅速有效地培养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

选拔性原则应具有开放性,即符合教师法对教师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均可作为教师的选拔对象。每个员工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发展为教师。

激励原则  从教学“质”的角度看,显然“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高于一般教学“质”。 ;而企业技术工作人员需要本行业和教师行业素质发展,既两者复合或混合发展,发展通道长于单一通道发展。没有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就不可能促进技能型人才进行“双师型”发展。

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与措施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绝非设置好了其发展通道,就能自然而然地开展教师发展。它需要企业、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创建教师发展的途径。

由技能型人才发展为教学工作人员,属成人教育的范畴,要遵循成人教育的特点, 以“产-学-研”、“校本课程”、教育理论培训等方式开展培养。

首先,开展教学实践

企业技能型人才发展为教师,首先不是简单的概念识记和新理论的吸收,而是在生动的、鲜活的案例情景,在教学实践案中摸索并积累教学经验,组织课堂知识、摸索教学进度,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行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即教学学习化,学习寓于教学之中[15]。因此,可以开展教师试讲,教学点评,和授课等方式,教学实践先行,使教师在实践中找到问题,在问题中找到答案,促进医疗技能型人才的教师素质发展。

其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16]]

在医院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中展开教育科研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探究精神和教学创新,促使教师关注职业教育理论、专业学科理论,重视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与教学的衔接,从而为自身提高为“双师型”教师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有助于专业技能型人才在较高层次上展开反思,激发教师主动探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教学实际问题。这种反思是在教师的理论、经验、实践、科学方法、教师满腔热情的基础上展开的,是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基本因素。第三,有利于形成产——教——研一体化的格局,产生技能高手、生产专家、教育专家,培养出“双师型”教师。

再次,开展校本课程[[17]]

校本课程开发促使教师培养自身教育素质,努力钻研教育理论、实施教育实践、参与教育科研、总结与反思教育经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对课程的总体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衔接,教学方法的使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教育实践都需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成长”,促进教师教育素质提高。

职业教育通过校本课程培养教师之范式:(1)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改革推动校本课程:即在主干专业以专业总教学计划改革形式推动各科以校本课程为手段的改革;这种“利研治学式”既促进学校变革,又能培养出一批“研究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2)以课程改革为龙头带动各科进行校本课程建设,使专业课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朝着课程综合化、体现职业教育技能特色的方向进行,文化课体现专业意识、专业基础课大规模综合化、专业课高度综合化和强化专业技能

第四,开展合作性的学习

 学习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他人思想和自我见解的交流和对话。[[18]]校企合作下的教师队伍,是有计划、有组织的队伍,教研组通过开展讲评课、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教育科研攻关等形式,通过组员之间对话,交流思想和观点,集思广益,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达到学习目的。

 合作性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文化基础课教师与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专业理论教师与来自医院的教师共同制定专业学科教学大纲,收集教育素材,编制教学材料,进行人才市场调研等活动,两者取长补短形成“相长互学式”的成长方式。

i.开展经验反思式的学习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美国马萨塞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舍恩(D.Schon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观点,提出了“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的口号;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波斯那(G.L.Posner)提出了著名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校企合作下教师工作的特点,即企业人才首先是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工作,获取的感性认识通过理论学习而得到升华;在开展的教育科研中不断地运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通过反思,他们的经验不断得到丰富、修正和完善,从而为今后新知识、新理论的检验提供支持——教育素质得以提高。

总之,校企双方都应该为其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发展通道和发展平台,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企业技能型人才的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7)行业专家发展为“双师型” 教师,管理机构发挥重大作用  

研究表明,业务管理部门对教师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为例,主要阐述如下:应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把教学管理当成是本职工作,坚持教师准入制、试讲制、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这是提高行业技术人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①护理教师的特点

护理是一项分工合作,团队执行决定终末质量的工作。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下,关怀和照顾、健康教育、人际沟通、与人合作、作出恰当的伦理选择等,都将成为护士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要求[2]。长期的临床实践,养成了临床护士办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作风,培养了人际沟通、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学中能够从实用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培养,缩短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但存在整体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培养。医疗专业教师,临床医学知识系统,但他们缺乏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思路,缺乏护理教育理念正确的认同感和价值取向,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往往是医疗专业的压缩或翻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难全程贯穿整体护理的思想。护理本科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的专任护理教师,理论功底较扎实;但临床经验缺乏,大多按照/学院型模式授课,理论与临床容易脱节,不能突出护理专业“实用型”的特点,而且教材更新缓慢,部分教学内容陈旧,与临床实际应用脱节,难以适应与灵活应对临床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

②护理部在培养“双师型“护理教师中的作用

护理部是连接临床与教学的桥梁和纽带,担负临床护理与教学管理工作,对培养“双师型”护理教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教学质量,培养更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实施协调、组织、管理职能

护理部连接着学校与医院,本着教学相长的理念,护理部把教学管理当成是本职工作,并把这个理念传达到每个护士,形成乐于教学的氛围。同时护理部加强与教务科的联系,课程安排后原则上不调课,特殊情况,必须先通过教务科方可调课。

第二,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

坚持教师准入制、试讲制、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规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科护理5年以上实践经验,在试讲合格的基础上,可以担任本学科的理论教学工作。护理部定期组织集体听课,课后现场组织评课,别注意老师上课的导入、提问方式以及教学技能、语言技巧等特点,肯定优势,指出不足。坚持每季度集体备课一次,要求全体护理兼职教师参加,共同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审定备课提纲、着重讨论分析对重点、难点、教法的处理。护理部将教学管理纳入日常质量管理程序,与科室及个人的评先、评优及奖金挂钩。

第三, 督促完善

不定期举行床旁小讲课比赛。并将全院的业务学习作为培养和选拔教师的平台,对每月一讲的全院护士业务学习讲座均发放5教师授课评价表6,并列入科室考核的内容,课后进行反馈,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第四 建立护理教学资料库

各专科利用数码相机抓拍临床典型病例及罕见病例图片及临床工作情景存入护理部资料库,实行资源共享,作为制作多媒体课件、案例教学素材。

第五, 鼓励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已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职称的专业教师申报高校教师职称。鼓励和支持护理骨干参加大学、学校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和比赛活动,申报课题、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参与教材、专业著作的编写。与学校合作,每年选拔一批优秀护理教师参加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利用暑假举办教学技能培训班。安排接收学校委派的专任教师来医院进行短期的进修培训。

(8) 学校教师的工程“师”技术能力培养,以企业的的岗位培训为策略而开展,具有较强的培养效率:

以巴陵石化有限公司、雁辉纸业有限公司对职工培训为例,研究表明教师的工程“师”性培养,其主要方式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企业文化目标与教师需要相结合,建立企业激励机制,实行技术晋级,评聘制度、星级考评等,既可促进企业培训有效开展,又能促进建设企业文化发展。

这种教师培训是建立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是企业质量管理、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化工企业中的培训来自学校的教师即以企业的具体岗位和技术要求为基本特点而开展教师培训,是具有安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培训活动。以成人教育思想和建立学习化企业指导和开展教师培训,能有效开展教师的企业文化培养。

现代成人教育认为,“实践性”是成人学习的主要特征,即以化工生产实践为基本手段开展教师培训,将教师培训融入到化工生产实践工作中,让教师在生产流程中学习,并以理论指导生产实践,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掌握企业技术,并与企业文化结合,促进企业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师的实践性学习具有多方面的动力,为其教师培训的有效开展培养提供了条件

①企业教师培训的原则

首先企业文化与教师需要相结合  现代成人教育认为,成人的学习需要直接来自于生产中的问题,成人学习的目的直接指向教师的实践行为[1。这就要求企业的文化与教师的学习需要有机融合,以需要促进学习。

以企业文化需要引领教师教育,将教师教育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如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意识是极强的企业文化需要,应将安全性文化入教师培训之中,让企业生产安全变成教师培训的追求,调动教师的思想,激发教师的安全意识;其次,管理者还应与受训者双向交流,了解教师的文化需求,以企业文化指导教师思想。

其次,坚持按需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现代成人教育认为,成人的学习是以生产实践作为学习的资源。生产实践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学习不超越实践活动范围[2;因此,在化工企业教师培训中应关切培训的内容与生产岗位之间的关系,要让教师在解决自身岗位技术问题的需要中开展培训,既可以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再次,以“实践性”培训为主要策略提高培训效率  现代成人教育认为,成人的学习不仅以其生产实践作为学习的资源,生产实践就是其学习的素材,而且生产实践的过程就是成人学习的过程,即生产学习化,学习寓于生产之中3。因此以增强工作技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训目标,改进企业培训方法、培训内容,注重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②依据以上原则教师技能培训的主要策略有

讨论培训法  主要有(1)探究讨论法:对参加培训的教师提出的共同问题由大家讨论,探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化工企业中,对反应系统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物料系统振动剧烈缘由及紧急处理方案,生产过程中突然停水、停电、停汽的处理措施等常见问题的讨论;(2)案例讨论法:把生产成功、失败的例子,摆在培训人员面前,然后讨论、分析,找出原因或对策。例如:化工生产安全常见问题中如真空系统突然跳闸的原因及处理方案,系统开车过程中,pH值严重失调的原因及对策等。

通过讨论,不但能够让培训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在讨论中互相启迪,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攻关培训法  围绕某个技术难关,在攻关过程中对人员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技术攻坚能力[4],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每周一题培训法  在车间技术组对每班出一道与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并公开在黑板上,让全班每个人通过动脑筋、查资料回答这道题。在一周内每人交一张答卷,最后由技术员集大家的智慧,找出正确答案给予公布,或由专人给予讲解。年终把题目和答案汇编成小册子,发给每个人。这种“每周一题”的活动,既是技能的培训,又是智能的培训,也是企业理念、思想的推广,是集思广益的活动。

技术竞赛培训法  企业教师一般都较乐于技术操作比武,技术知识抢答赛等活动。根据这一特点,在企业内部的教育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竞技活动,既丰富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内容,又促进教师掌握知识、文化和技能,潜移默化地渗透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这种教育方法具有花费时间不多,活动经费少,培训效果显著的特点。

③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学技用技的积极性

美国科学家亚当斯提出“公平理论”:一个人在自己因工作成绩而取得报酬后, 既关心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会比较所得报酬与付出劳动之间的比率同其他人进行横向比较,根据对比的结果决定今后的行动[5]。因此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

以工种分配制激励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工种就是教学,要对不能完成培训的教师以离开本专业课程的教师岗位进行工作重新分配。由于工种的优劣是客观存在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各有各的看法。车间对教师的车间工作进行考试,培训期结束时综合评价教师的操作水平,最大化地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以技术晋升制度激励  以技术晋升制度激励教师自我发展,引导和鼓励中、青年教师热爱本教师作,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术素质,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策略;

企业必须建立技师晋升、进阶制度,以此激励企业教师努力完善自身素质,不断攀登新的技术高峰。管理层就不同等级的技师评聘范围、考评要求、聘任条件、晋升待遇、使用和管理等问题作出明文规定;对报名的教师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培训、考评。

对优秀学徒的教师实行提前晋级。工作满一年,表现优秀,经车间推荐,厂部考试、考核,对成绩优秀者给予提前转正、晋级。这一政策,由于把荣誉与实惠统一于一体,能激发青年教师刻苦钻研操作技能,虚心向师傅讨教,在工作中勇挑重担的积极性。

以星级考评制激励  车间对在岗人员进行独立顶岗考试,在岗人员每通过一个岗位考试授予一个星级,独立顶岗越多,得到的星级越高,说明教师的实践能力越强,星级高的受训者就是最优秀的技术工。这样的激励政策有利于促进企业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型教师人员,可以极大地鼓舞青年教师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以成人教育规律指导企业培训,把教师融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使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学习中生产实践,是新时期企业开展教师培训,建立学习化社会和学习化企业的一条新道路。以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教师培训工作,使职教工作真正服务于企业生产,成为企业腾飞的动力。

(9)拓展研究成果1:“镶入式”校企合作办学——“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最好路径

“镶入式”合作办学是将学校的办学体制完全融入医院管理体系之中,它具有符合实现职业教育目的、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发展和降低办学成本等特点,是职业教育办学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的良好式。

以核工业卫生学校、南华大学南华临床学院与附属南华医院合作办学为例,实践证明,核工业卫生学校、南华大学临床学院“镶入式”办学于南华医院之中,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双师型”教师,既有来自学校的教师进入临床开展实践学习,也有来自临床实践的医学专家开展教师的“师”性培养,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涌现于教坛,自2004年至今,已经培养了近300余名“双师型”。具体情况如下:

1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年度“双师型”教师数量[19]


随着时间的变化,医院“双师型”教师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镶入式教学,首先是师资镶入  它要求医院提供以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课师资。由于医院是以发展生产为己任,其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他们是担当专业课教学的主干力量。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教学,有意无意地将医院的行业标准,行业操作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带到教学中,避免了教材落后于临床的弊端。

师资镶入实质就是师资共享。首先要开展师资培训,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师专业能力;其次医院必须制定技能型人才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指导医院技能型人才按照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发展自身素质,如引导副主医师发展为副教授等[[20]];再次,安排学校教师参加医院医疗活动,提高学校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第四,学校也为医院开展职工培训,如计算机知识与操作培训等。

镶入式办学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目的,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发展  “镶入式”合作办学能够促进医院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学人员全面发展。首先医院技术人员不仅要完成自身的生产工作,而且必须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同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促进教师开展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科研活动,发展自身的教学素质,培养自身为“双师型”教师[[21]]

b)拓展研究成果2“双师型”教师的作用于特权特权——“校企”课程开发

3 “校企”课程——“双师型”教师的特权

“校企”课程,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技术的体现,它更是学校文化、先进知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只有将学校、企业文化技术融合,才能开发出既符合学校教育理念,有着先进专业知识内涵,又符合企业价值观、企业技术规范的“校企”课程——无疑只有“双师型”教师才具有这种特征,因此也只有“双师型”教师才具有“校企”课程开发的特权。

“双师型”教师,即具有良好教育素质,又具有较强企业技术文化的教师,他们集较高的教育素质和较高的行业素质于一身。“双师型”教师能够针对特定企业对人才规格的特定要求开发课程,培养特定规格的人才,即“订单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根据企业、区域社会等对职业专业人才规格即专业人才的文化、技能等品质的要求等,以自身较高的教育素质为基础,按照学校-企业的合作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材,并且实施“校企”课程 [[22]],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达到校企合作办学目的。

照企业的运作规律开展教学。

开展“校企”本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行业专家走向“双师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较之以一般概念的校本课程,校企合作的校本课程更加关心企业的文化内涵,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企业的技术规范和技术特色,以及企业内部所形成的人文环境。行业专家具有天然整合这种特殊校本课程的能力。由于行业专家本身就以本企业为中心开展科研、技改,对本企业和本行业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有着切身的体会,因而整合这种特殊的校本课程,更加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组织的数量整合水平和知识结构整合水平[[23]],行业专家也在这种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24]]而发展为“双师型”教师。

参与课程开发使教师对所教内容有更为充分的准备,更为自信。有研究资料[[25]]表明,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报告,自己感到比原来能交给学生的东西更多,而且教得更好,在课堂教学中更能指导学生使用学习材料,对学生的期望有所变化。

一、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学术水平

(一)课题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并得到社会认可

1.课题组研究人员共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含中文核心期刊5篇。国家级期刊论文25篇,省级期刊论文24篇;

获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论文成果奖一等奖3,获得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科研论文成果奖一等奖2篇;

本课题组成员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得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3等奖,湖南省电教馆2等奖和衡阳市教育局1等奖。

2.公开出版教材共计9本。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7本,21世纪规划教材2本,校本教材2本。

3.本课题组的研究论文在中国知网上被大量引用,其中“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被下载544余次,广泛被引用与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科研和教育实践之中。

二、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成果既来源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核工业卫生学校、南华大学南华临床学院,有服务于上述单位。近8年来南华大学教学科研部门培养了295名“双师型”教师(见表1),这些教师均来自于临床一线,是医“师”,也是教“师”,他们的职业生涯就在医学临床与医学教坛之间,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每年培养高等医学专业人才300余人,实习生180余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3000余人。

由于培养了大量的既懂临床技术,又懂得教育技术的“双师型”教师,南华医院的教育科研迅猛向前发展:自2004年始,截止2012年共申报教育科研课题180余项猛烈地推进了医院职业教育的进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

课题研究的三年间,共共安排20余人次参加各种教师培训,其中国家级职业教师培训7人次,各种职业上岗证培训达15余人次,培养了一批来自医疗行业的专家的教学能力。来自医院的临床专家的的科研能力大大增强,来自学校教师的实践科研能力逐步提高。仅南华医院的教育科研课题数量就达到180余项,而核工业卫生学校在2011年的中文核心期刊数量达到9篇,是之前历史总和的3倍以上!

在开展双螺旋模式的教师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仅2010年和2012年就有3名“双师型”教师获得南华大学青年教育能手称号。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2年护士执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72%,高出前三年平均通过率14.5个百分点。

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其中,2011年至2012年分别囊括衡阳市护士职业能力考试前三名,和三等奖14人,获得全国比赛3等奖1名。其指导教师就是经过双螺旋是培养的双师型教师。

三、参考文献



[[1]]王前新,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学[       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290



[[1]] 刘诚芳.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2007(06)总第190期,213.

[[2]]党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报[N].2010.7.29(2).

[[3] ]杨翠蓉.教师专业发展:专长的视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2.

[[4]]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1).22.

[[5]]李湘苏.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D]. 湖南师范大学. 2005.

[[6]]王力群, 李湘苏.简论护理临床带教的原则[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1.

[[7] ]张家祥 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261.

[[8]]崔佳颖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738 .

[[9]] 党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国教育报[N].2010.7.29(2)

[[10]] 崔佳颖.现代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7

[[11]]李湘苏,邹杰,朱雷,王力群,吴凌波.校企合作条件下企业专家“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现代教育[J].2001,9(18)

[[12]] 李湘苏.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D]. 湖南师范大学. 2005.6

[[13]] 杨宝贵 于成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研究[J].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8(18).

[[14]]崔佳颖.现代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7

[[15]]杨翠蓉.教师专业发展:专长的视野.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

[[16]]李湘苏.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D]. 湖南师范大学. 2005

[[17]]李湘苏,邹杰,朱雷,王力群,吴凌波.校企合作条件下企业专家“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现代教育[J].2001,9(18)

[[18]]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M].北京:人事出版社[M].2004.48

[[19]]本数据来自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教学科研科。2012.9.24日统计。

[[20]]李湘苏,邹杰,朱雷,王力群,吴凌波.校企合作条件下企业专家“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现代教育[J].2001.9(18)

[[21]]李湘苏.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5,5

[[22]]李湘苏.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D]. 湖南师范大学. 2005

[[2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2)271

[[24]]李湘苏.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D]. 湖南师范大学. 2005

[[25]]王建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理念、效果与局限.课程·教材·教法[J].2000(5):18-19

[1][2][3]杨翠蓉.教师专业发展:专长的视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2

 [4]李湘苏,邹杰,朱雷,王力群,吴凌波.校企合作条件下企业专家“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现代教育[J].2001,9(18)

[5]杨宝贵 于成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研究[J].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