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材料


基于文化育人目标导向的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实践探索


——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玲,胡类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研究法,对高职文化育人的目标导向及合作育人中的校企文化融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总结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育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与育人功能强化的四个策略:导入企业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服务功能;导入ISO9000质量标准,强化教育质量管理;导入合作育人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导入企业竞争意识,强化科技文化素质。

关键词产业文化育人;校企合作育人;高职文化;企业文化


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结底都是广义的文化育人 。 文化育人是大学的重要使命和目标。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目标体现为,通过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品牌文化的培植,对高职教育对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教育,使之成长为社会所需身心健康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长期以来致力于学校文化的系统建设,注重借鉴和吸收优秀的产业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推进具有高职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从而有效发挥高职文化的育人功能,成为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的示范。本文旨在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探讨有效的校企文化融合策略,为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提供参考路径。

一、高职文化育人的目标导向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根本任务要求大学回归和坚守育人之正道。高职教育是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的高等院校,其高职性在教育经济功能发挥的过程中被加以重视和强调,然而这并不能否认或者削弱其高等性,也就是不能忽视其作为新型大学教育的使命,甚至永远不能偏离育人的轨道。高职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其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并被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内化、奉行的精神要义及其通过制度架构在主体人和其它实体物上的人文化的成果体现,是表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层构上的大学文化,具有与学术教育类大学文化相区别的个性鲜明的文化特质 。这种文化的长期熏陶和有效积淀将可实现由外律性的规范教育向内律性的自我教育转化,达到一种“不教而教”的育人功能。

育人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其整体育人功能的发挥必须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作为保障。教育部高教司张大良司长强调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就业为目标”,这实际上表明高职教育应该构建一个与政、产、学、研等相关利益方有效合作的开放的教育体系。高职教育是以产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企业是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决定了企业是高职教育或者人才供应链中极其重要的价值环节,因而产业文化及企业文化的导入也就成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极其重要的诉求之一。

二、合作育人中的校企文化融合

高职院校的专业、专业群与产业细分、产业升级密不可分,除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要素的对接外,文化要素的导入及其与学校文化的充分融合更具有润物无声的平滑机能。许多成熟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甚至把应聘者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作为首要的选择标准。因此,推进校企合作文化育人、加强产业文化育人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产业文化主要包括先进企业文化、先进行业文化、劳动者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制度和舆论环境。现代产业文化的实质是现代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它的核心是尊重一些劳动、尊重一切劳动者的现代工作价值观 。

学校是企业人才的摇篮,企业是学校价值的延伸。学校和企业都是整个人才市场价值链和社会生产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二者相互依赖、密不可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这种联系表现得尤为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得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间有着许多的对接点,学生学习有一半左右是需要企业实训、现场作业来获得职业经验的,这种企业文化的提前导入和“浸泡”,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对高职文化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 。

随着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与深度融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管理思维、生产理念也自然渗透到高职院校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传播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引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和柔性制造的理念形成高职特色的质量文化和制度文化,引入企业市场营销理念形成高职特色需求导向的专业文化等等。 

三、校企文化融合与育人功能强化策略

为了突出职业性价值导向,打造高技能人才供应链,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积极引进企业力量和文化要素,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架构,采取有效策略从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培养模式、素质拓展等方面切入,努力构建融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为一体的具有学校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为学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环境。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中将企业管理理念、质量标准、运作模式、竞争意识导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强化育人功能方面取得实效。

(一)导入企业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服务功能

随着“政、产、学、研”合作的深入进行,在充分实践和高度竞合中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理论,为高校管理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借鉴平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以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重点,以社会评价为主要依据的教育质量观。”以此为基础,学校逐步提炼并形成了“高举一面旗帜,做到二个满足,实现三个结合,坚持四个为本”  的办学理念和“厚德、笃学、求实、拓新”的校训,形成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内涵。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对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蒙牛集团、伊利集团、海尔集团、美国福特汽车集团、日本松下集团等优秀企业的文化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学校文化核心内涵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创编了完整的学校文化手册。《学校文化手册》从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VI)、制度识别(SI)、视觉识别(VI)、传播识别(PI)等五大方面系统建构了完备的学校文化识别体系,对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特色、管理理念,学校宗旨、学校使命、学校愿景、学校观念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规制规则,角色定位、行为规范、精神风貌,基本文化要素、应用文化要素、环境文化要素,品牌形象、传播口号、传播策略等涉及办学和育人的5大类别、23个重要的文化识别要素形成完整清晰的表述。这一成果当时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尚未先见。该手册是学校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的标志性成果,发掘了学校品牌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作为未来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蓝本,进一步突出文化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中的灵魂地位,提升学校社会价值和软实力。

2006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模式 ,将岗位职责要求分为四个方面:岗位基本工作(教学、管理、服务)、育人工作(专业教育主渠道以外的)、科研工作、教学建设与社会工作,对每个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工作任务、量化指标和工作质量标准。这一岗位职责体系突出了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了高职教育的育人责任和服务功能。

(二)导入ISO9000质量标准,强化教育质量管理

学生既是特殊的“人才产品”,又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同时又是学校的首要顾客、用人单位未来的雇员。校长亲自提出“要对得起学生”的工作理念,强调“要对得起学生,就是要对得起学校的前途,对得起教育者的良知”,通过多形式的宣传让这一朴素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得以践行。

借鉴企业管理思维和制度文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精细化管理、执行力建设作为学校创新管理的三大法宝全面推行实施,积极倡导价值链共享、顾客满意、服务营销的理念,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示范。学校初步建成了柔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和“四方三层”的质量保障体系:按照“以人为本、注重过程、持续改进”的思路,构建和实施了以“时间弹性、资源灵活配置”为特征的,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柔性化教学管理体系,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了学校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将ISO9000 的管理理念、方法与现代大学制度相结合,建立了“四方三层”的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修订了70多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335门核心课程标准,解决了育人和用人双方的人才标准互认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与外部市场平滑对接的关键问题,提升了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同时,配套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催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基于ISO9000 的“四方三层”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研究成果获得2009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导入合作育人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的特色人才培养方式,也是极其重要和广泛采用的育人方式。校企合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资源互补和整合的过程,而合作成功的关键是找到双方的利益契合点,这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

基于“新资源观”理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中注重传统人、财、物等基本要素,而且将行业、企业、机构所拥有的相关技术、市场、文化、政策、信息等扩展要素作为新资源加以利用,变企业综合资源为优质教学资源。在引企入校方面强调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要求引进的合作企业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专业对口,类型对接,能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训实习;有稳定产品,一定的规模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技术实力;有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学校利用海尔培训中心、汽车实训基地及“上海通用班”、“施耐德班”、“华中数控班”、“富士康SMT班”、“李时珍班”、“楚天激光班”等订单班、定向班、冠名班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育人,将企业的用人标准、管理文化、运行机制等直接融入学校校园文化。这些教学实训场所,都有醒目的文化上墙,包括与专业相应的行业和企业的管理理念、精神价值观、管理模式图、工业模型图、工业发展史、工业主题雕塑及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画像和教育法则、名人名言、凡人哲语等等内容,真正让优秀的文化走上墙头、更上心头。学校加强对办公室、教室、公寓(宿舍)、实训中心(实验室)、礼堂、食堂、化妆间等场所的外墙、内壁、门厅、走廊、楼道的特色艺术布置,形成静态的图文艺术表达,培育特色鲜明的管理文化、专业文化、教学文化、学术文化。学校各个院系学生均着职业装参与实习实训,身着职业装的航空乘务专业学生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文化礼仪指导课程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为了贯彻落实“全面化发展、职业化成长”的素质教育理念,学校将以往分散开展的各类文化教育活动系统整合并全面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别建立了1 个占地40亩的户外素质拓展基地和优秀企业文化展示中心、优秀毕业生事迹展示中心、职场沟通体验中心、职场形象培训中心、心理素质训练与辅导中心等5个室内素质训练场馆,在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和纺织服装工程学院分别建立了小型的旅游航空展览馆、纺织服装展览馆。这些基地和场馆成为职场文化体验和心智模式训练的重要场所,成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及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导入企业竞争意识,强化科技文化素质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顶层设计理念和精神价值导向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新生态,大力建设人文大讲堂、学术大平台、艺术大世界、技能大赛场等集群文化阵地,建立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超市,在概念创意、价值发掘、整体策划、艺术包装、项目运作上锐意求新,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2012年,全校学生社团多达57个,年均吸纳新会员5000余人,开展活动400余项。

学校每年开展的数控操作技能、电子设计、电子商务、服装设计、航空技能大赛、酒店管理、艺术设计、DIY创新实践活动等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和科技活动多达100多余项,不仅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更塑造了学生“技高为荣、创新为乐”的职业品格。学校运动竞技水平、艺术展演水平、科技竞赛水平显著提高,大型学生文化活动中企业赞助及企业家的参与面超过40%。学校围绕重大“年、月、日、节”纪念活动的开展,正在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节庆习俗教育体系,进一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文化主旋律。仅2012年,在校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共计获奖9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多达60项。

这些具有浓郁职业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形成公平有序的良好竞技氛围,有力促进了教风学风的优化,锻炼培养出一大批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勇攀科技高峰的学生典型,引起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  

四、结语

文化育人尤其是产业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校企合作成为企业先进文化元素导入学校文化的重要桥梁。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促进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形成和谐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机制,创建了富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余祖光. 职业教育如何实现文化“三进”[N]. 中国教育报,2012-04-04.

[2] 胡类明,石芬芳. 对高职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建设为例[J]. 职教论坛,2010(15).

[3] 余祖光,王国龙. 产业文化读本[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4] 马必学,刘晓欢.注重大学文化建设 打造高职院校品牌[J]. 中国高等教育,2006(7).

[5] 胡象斌. 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作者简介:张玲,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胡类明,男,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长,管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