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职教资讯 
中国的职业教育内涵和德国差在哪里?
作者: 出自:悉尼协议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8-12-24 16:22:28

今年,堪称是中国职业教育变革的火线时刻,一份份文件正下发、一套套方案在酝酿……

然而,一个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究竟应是什么?什么才是决策者心中该有的长远考量?作为全球职教的高地,德国职教的教学宗旨和方法,又和中国现状有着哪些本质性的不同?在又一轮改革起步之际,先让我们透过两位专栏作者的锐利观察,回望中国职教的现状。

大约十年前,基于决策者已有普遍共识的“中国缺技术工人”的判断,中国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大了投入。

政府决定不只是普通高中继续扩招,而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全新的职业高中教育。目标是让二分之一的初中毕业生在职业高中就读,成为企业当前所需要的技术工人。

决策者认为这既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中国的工厂和企业。此后,中国政府陆续投入了数十亿、数百亿美元。但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们相信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在中国教育系统里效率最低。就算中国的职业高中能办得和德国一样好,当前继续扩大职业教育的计划也非常错误。在中国很多地方,职业教育与培训简直在拖中国发展的后腿。

重要的是,中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

最近由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者William Peterson和 Eric Hanushek出版的新书中提出,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些国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当前或短期的经济发展,但这不对。发展教育是为了促进20年后经济的发展,是为了让学生为20年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这两名学者指出,有着成功的教育体系的国家,不是那些努力培养“当前经济所需要的技术工人”的国家,而是那些着眼2030年经济情况的国家。

这也并不是说所有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都目光短浅。德国、丹麦和荷兰都有非常成功的职业教育,职业高中数量庞大。

但德国的职业教育和中国有本质区别。德国人几十年前就认识到:职高的职责,并不是为特定的工作培养特定的技术工人。他们的职业教育是基于学生在充满变数的未来能获得成功,因此学生需要学习很多综合知识,比如数学、科学、语言和集成电路等。跟20年前的经济情况相关的多半工作,目前都已经不复存在了。一切都在飞速变化,因此,“学会学习”要比学习单一的技巧然后去从事一份特定的、可能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的工作要重要得多。

由于德国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德国的职高学生,将他们80%的时间花在学习综合知识和技能上。德国的职高并没有教给学生特定的技巧,使他们能立刻去做某一份特定工作。学生们扎实的学术功底还保证他们有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

与德国的职高学生每天只花20%时间学习“专业”的特定知识相比,中国职高学生每天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学习某种特定技能。因此,中国职高学生实习时,只能反复练习他们学习到的那项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技术人才,而中国的职业教育是为转瞬即逝的当下需求培训技术工人。

即便如此,新的调查研究显示,这样具有前瞻性的职业教育仍比不上普通的全日制高中。

另外一篇由Hanushek和其他人合著的文章指出,那些大部分学生接受职高教育的国家(如德国和丹麦)和几乎要求所有学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国家(如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的长期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显著差异。

德国和丹麦年龄较大的工人,比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年长工人失业率高、退休早、收入低。这个发现的合理解释之一,就是德国和丹麦的工人,在职业高中学习的知识不够,致使他们无法适应和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导致他们无法接受新工作。

结合德国和丹麦的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们了解到,就算接受了最好的职业教育,职校毕业的工人们在劳动力市场的表现也不如那些在普通高中接受教育的人好。

换句话说,得到的教训是一样的:工人最需要从教育中获得的是全面而且扎实的基本能力培训,否则很难适应和学习新知识。

在中国,教育被错当作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但我们判断,中国政府应当重新评估目前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目标及模式,否则政策失当的危害在不远的将来即会集中显现。

网站.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