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职论坛 
传承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 推动高职院高质量发展
作者: 出自:张建军 发布时间:2018-10-27 21:49:18

在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更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下,黄炎培先生的“大职业教育”思想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他近一个世纪前提出的“手脑并用” “做学合一”理念 、“社会化”办学方针、培养“敬业乐群”品格等思想,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聚跨界资源集团办学

“教产联合”是黄炎培先生一直的主张。他提出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深化集团化办学。牵头组建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形成“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内生性、集团化办学格局。集团内有中车、三友、京唐港等大型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成员60多家;吸纳爱尔兰、德国、美国等国家教育机构,开展实质性中外办学合作,学院、优质企业、国际应用技术大学三方共建专业,保证专业高等性、职业性、国际性特征。

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探索现代学徒制“唐山样本”,形成了“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多方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了岗位成才。通过以现代学徒制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工业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工学结合、双师助力,培养“做学合一”优秀人才

黄炎培先生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虚实互证”,通过工读交替,让学生“养成尊重劳动之精神,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当前,工学结合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通过引企入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厂与校领导、车间与系主任、教师与工程师交叉任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实训实习上,形成了以“走岗”“贴岗”“顶岗”为实践教学阶段的全过程培养,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重视一流双师队伍引进与培养。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端行业企业领军人物。近2年,自主招聘重点大学硕、博高层人才118名,其中具有中外企业工作经历54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25名;健全教师长效培养机制,选派220名教师赴15个国家学习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国际化视野。

三、对接需求,提升能力,服务区域转型与国家战略

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大职业教育”理念,强调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社会化”。当前,高职教育只有立足于地方经济,支撑、推动、引领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服务社会需要,才能使高职教育办出活力。

服务区域转型升级。对接唐山和曹妃甸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打造港口、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等7大专业群;新增港口机电设备维修、快速制造等21个专业。同时,学院资源共享、服务社会。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京津高职院校深度合作,在教师培训、学生交流、继续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共建共享;与京津企业密切合作,成为北京现代服务职教集团、北京商贸职教集团副会长单位。与京津优势企业全方位合作,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钢铁工业仿真实训基地、绿色智慧校园等项目保问题治理。

借鉴优质资源,服务“一带一路”。拓展与印度、新加坡、俄罗斯、柬埔寨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开展交流合作。此外,“借船出海”,服务中冶集团走出去,校企双方就在该企业海外工厂建设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培养、员工培训等方面深度合作。

继续传承和发扬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化立德树人,围绕“9个坚持”,不断深化和丰富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内涵,为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