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动态 
甘肃省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样板工程
作者:张鸿翔 出自: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6-13 11:35:07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扶贫工作总要求。助力精准扶贫,为青年提供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迫切需要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如何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助推扶贫工作,是教育界当下普遍思考的问题。甘肃省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紧抓精准二字,通过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等措施,探索出了县级职教中心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新模式。

精准宣传招生

招生是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第一步。为了更加有效地从源头上吸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掌握他们具体的困难情况,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招生前宣传、入学后摸底两个阶段下功夫,确保精准从源头做起。

每年5月至8月招生期间,学校选派教师进驻生源学校集中宣讲,进村入户宣传,与学生、初中班主任及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招生对象的家庭状况,结合实际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报考职业学校,选择适合专业。

新生入学后,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展“访贫问暖活动”等方式,详细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订单培养,助其成人、成才、成功。

精准设置专业

学校着眼于学生就业和精准扶贫需求,建立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学校开设的13个专业中,有7个专业均与企业联合建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订单班。

精准培养技能

为了让教学内容与未来就业需求对接更精准,学校还联合订单合作企业,建立了协同育人机制。这包括:

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联合开发了“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梯度发展、分层培训”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效用上看,这种创新模式缩短了订单学生在企业的岗前培训时间,实现了入厂即上岗,受到用人企业和学生的一致欢迎。

精准配置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学校结合自身优质师资和企业人才、社会能工巧匠,组建订单班技能培训导师团队,以“师带徒”的形式精准培训学生技能,每学期邀请订单合作企业高技能人才分批次来校对订单班师生开展不少于1个月的岗位技能培训,利用暑期先后选派86名专业教师赴企业轮岗实践锻炼。

此外,学校还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实训设备购置,以精准的实训设备支撑精准的技能培训。现建有创客中心等59个高标准实训室,并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了“智慧校园”系统。合作企业通过投资或捐赠等形式,帮助学校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丰富实训设备,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生产环境。

精准改革教学和评价模式。创新实施任务驱动的“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技能培训实效。截至目前,已有3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中荣获等次奖,5人(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行歌》系列服装设计作品荣获2017年全国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一等奖。

针对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学校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形成了自我评价、师傅评价、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落实了“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近年来,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达95%以上,其中订单班学生全部获得“双证书”。

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与教育的天职“教书育人”是一致的。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不仅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智”的提高,还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点,着力加强心理方面“志”的培养。

精准提升素养

学校建立了“师徒结对帮扶”制度,精准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坚持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每年组织相关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推介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秀作品,提振其自信;坚持特色文化育人,开展“书香、科技、平安、快乐、艺术、魅力”六园创建工作,组建学生社团14个,编印系列丛书,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文体、科技活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率达90%,有助于提升其职业综合素养。

精准安置就业

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通过教育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按照“专业对口、薪资合理、工作适宜、注重发展”的就业安置原则,精准遴选“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活条件优、保障措施好”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2010年开始,学校先后与安靠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累计向企业输送就业学生6014人;与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组建了22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订单班,向企业培养和输送订单就业学生835人。

为达到更优效果,学校把工作进一步细化,全面分析不同家庭的贫困原因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使订单班学生实现“精准就业”。依据校企联合评价结果,学校建立了“一对一”“多对一”等“精准推荐就业服务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稳定率,保证了发展潜力。近年来,学校向联办企业输送的就业学生,专业对口率高达98%以上,企业实践实习及就业稳定率达95%以上。并且,就业学生在企业发展情况良好,许多都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及管理层人员,月收入平均达到4500元以上。按照每名就业学生每年为家庭带回直接经济收入两万元计算,就业学生每年为全县带回直接经济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有效助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手抓就业,一手抓创业,也是学校助力扶贫脱贫工作的一大特色。学校通过开展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创业知识讲座、社团创新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植入“创新创业基因”,提高了学生的可迁移技能和职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转换成本,为将来的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跟踪服务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为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稳定性与持久性,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学校建立了实践实习和就业学生跟踪服务制度,精准提供就业后的指导服务。

一是建立实习管理制度。学生第三学年在企业实践实习期间,学校会选派经验丰富、专业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进入企业跟踪管理3—6个月,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技能指导,协调解决学生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

二是建立定期回访制度。每年对所有实践实习和毕业就业学生进行回访,了解学生的工作、生活等情况,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掌握与企业签订协议的执行情况,征求学生对工作生活、实习企业、实习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服务。

三是建立就业跟踪服务制度。利用即时通信软件等,长期跟踪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后的表现,协助其分析职业发展的瓶颈,提供后续发展或创业指导。

除了培养好学生、落实好就业,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还主动“走出去”,开展“送教下乡”,更好地助力解决贫困问题。

精准送教下乡

围绕全县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增设了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两个涉农专业,以精准扶贫村(户)为主,先后在泾川县14个乡(镇)86个行政村招收农民学员7429人,送教到村组社区,传技到果园菜棚,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为解决涉农专业学员的经济困难,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70多万元对脱贫对象实行免收学费、免费发放教材、免费提供学习用具的“三免服务”,使他们能静心学习、认真实践、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脱贫致富梦想。

网站.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