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发挥职业教育文化功能 传承创新民族文化
作者:蒋士会 夏光祥 出自: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8-02-06 14:43:02

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教育能够进行文化选择、传递、交流和创造,这是其不容忽视的文化功能。而作为教育类型之一的职业教育,理应也必须具有相应功能,成为现代化社会迅猛发展中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既有职业教育的共性特征,又具有民族性的个性特征,其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其根植于丰厚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土壤。近年来,广西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牢固树立“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理念,在推动职业教育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具有先行先试的探索意义和示范价值,所积累的经验将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是政府主导,依托区情,加强顶层设计。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尤其注重结合区域民族特色发展职业教育。2007年以来,自治区先后部署实施为期三年的职教攻坚、区部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新一轮深化职教攻坚五年计划等,并明确提出于2020年率先在民族地区构建“传承民族文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截至目前,自治区已配套颁布推行此类地方政策、法规近20项。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

二是试点先行,项目驱动,累积发展经验。目前,自治区已围绕不同的建设目标,选取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相继开展了三大项目工程: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建设项目,主要打造包括民族文化传承成人培训在内的示范特色专业;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了17所职业院校为首批试点基地;将实施“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工程”纳入广西“十三五”六大民族教育工程之一。各项目内涵各异,互为补充。

三是专业调整,结构优化,对接产业结构。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衔接地方产业结构的重要纽带,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点。设置民族文化类专业是培养民族文化类专业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据此,广西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立足于区域文化产业,力求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民族文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同时,又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当前自治区中高职专业设置的大体概况来看,围绕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在现有的300多所职业院校中,已开设了民族文化类相关专业的学校不在少数。

四是多方联动,协同创新,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需要行业的指导、企业的参与等。为推动职业院校与文化类企事业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2016年初,自治区成立了由专家学者、职业院校负责人和专任教师组建的文化艺术、民族技艺两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广西民族文化类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工作。在其推动下,首届广西民族技艺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对话论坛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展于当年底成功举办,陶艺、壮绣、剪纸艺术等100多个特色教改成果得到展示。

五是对外交流,积极走出去,加强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为了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教育合作,自治区充分发挥区域地理优势,面向东南亚国家,加快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步伐。自2012年起,每两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已固定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子论坛活动,成为展示广西民族职教建设丰富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在联展上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成果展、职业院校学生技艺展演、职业教育装备展等展区,尤其在广西展区,专门开辟了职业教育“服务民族文化传承”板块,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服装与服饰、民族工艺等教学成果,成为向越南、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十国展示广西职业教育发展成就的重要内容。

(作者是广西师范大学 蒋士会、江苏南通大学 夏光祥)

网站.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