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动态 
校企牵手 共育良才——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纪实
作者:魏本江 出自: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12-07 16:02:14

jyh12071_b.jpg

学校工业机器人应用维护实训中心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成立于2005年,由三庆实业集团(以下简称:三庆集团)举办。学校坐落于美丽文明的泉城济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秉持“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坚持“工程性、融合型”的特色发展思路,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

深度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前身是山东大学创办的“山东山大科技专修学院”,三庆集团总裁、学校理事长吴立春先生以育才报国之志投身教育,在他成为学校举办者后,向学校投入巨额资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庆集团是一家集房地产、投资、教育、新能源汽车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学校依托其产业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

2014年至2016年,学校在省级品牌建筑类专业群建设中,把工地搬进学校,与三庆集团建立了土建实训中心。同时,通过政府部门支持资金和校企资金,建成了16个实验实训室,为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土建实训中心是按照建筑结构和道桥结构的实景建设的,呈现了数百个结构点、工艺流程,融合了教材上的数千个知识点,学生可进行实操训练,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施工现场学习技术技能。

2009年学校为机械工程学院建成了规模适度、设备先进的校中厂。由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在校中厂内建立了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国家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培训分中心、国家数字化技术培训基地、山东企业实训基地、济南智能制造专项中心。至此,校中厂成为技术先进、设备精良,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高水平工科教育基地。实施了“四真四化”教学,即真实生产设备、真实工艺流程、真实企业环境、真实产品部件,实现了教学职场化、运行可视化、操作实景化、项目岗位化。

学校积极对接山东省和济南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所需人才。近几年,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建设了一批教学科研基地和新专业。如“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甲骨文—凯文IT云教育中心”“凯文科技职院—华科三维3D打印协同发展中心”等和“机电一体化技术(3D打印方向)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山东省企校共建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等等。

与此同时,学校还与中国重汽集团、海信集团、海尔集团、中铁十四局、柳州重工集团等8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86个。

这些教学科研基地拥有很先进的技术设备,学生在此开展技能训练和科技创新活动,然后再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毕业时学生已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创新精神。

新专业开设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开设新专业,淘汰落后专业,一是优化了学校的专业结构,促进了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目前,学校已开设39个普通专科(高职)专业,涵盖工、管、艺、文等4个学科门类。其中工科专业26个,占67%,50%以上的专业与“中国制造2025”的七大领域和山东省“十大装备制造业”“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八大专项工程”高度吻合。二是提高了专业建设质量,学校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1个(含3个专业)、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11门。已建立机械类、信息类、建筑类、汽车类、工商管理类五大专业群。

2016年,学校与珠海世纪鼎利集团建立了鼎利学院(互联网+学院),该院以移动通信、物联网、智能制造、移动应用开发、电子商务等产业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开设专业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鼎利学院的建设是产教深度融合的见证。合作期限长达17年,双方互派管理人员、教师组建了学院理事会、院委会、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师团队。2017年9月迎来了首批新生。

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到二级学院,学校走过了从单向合作到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历程。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共同探索并构建了在专业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技术开发等内涵丰富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1.根据企业用人标准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在校企协同育人实践中,各二级学院与合作企业遵循学校确定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根据合作企业的用人标准,分别确立了培养智能制造、3D打印、“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若干个子目标,从而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明了方向。

2.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 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时,校企双方根据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如鼎利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了UBL模式,即学生程度混合、仿真实训与真实项目混合、理论与工程项目实践混合、线上线下混合、工程师与学员混合、软硬件知识混合、项目管理与编程混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技能储备、仿真实训、岗位实训、实习就业4个阶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学生毕业时就具有一年的项目开发经验。

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目前学校构建实施了“课程体系模块化、实训平台实景化、课堂教学项目化、实践教学工程化、课外作业综合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并成功实践了“先技能,后理论,技能理论一体再提升”三段式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3.组建名师名教团队 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从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工匠中选派教师,学校从4个省级教学团队中选派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如鼎利学院的教学团队共有教师67名,其中,企业选派30名,占教师总数的45%,学校选派37名,占教师总数的55%。这种强强联合的教学团队具有专业理论水平高、技术技能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等特点,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4.以文育人以化融合 共植大国工匠精神

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中,将企业的“工匠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将企业文化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经典文化,弘扬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发展理念与敬业执着、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相结合,构建了有利于工匠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通过工匠师傅等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激励学生立志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通过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学校师生为企业研发了30多项科研项目,用于生产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生创客小组还开展小发明科研活动,研制了几十项科技小产品,其中,三可多功能电脑桌荣获全国3D大赛二等奖。自2011年以来,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244项,其中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学校毕业生以综合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荣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就业质量十强民办大学”“全国百强职校”“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奖”“山东省4A先进社会组织”“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的发展足以说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相信,学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学校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网站.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