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外科研成果 
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1JZD038)的研究成果
作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出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14-07-08 15:39:35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背景与目标体系研究

周志刚,闫智勇,朱丽佳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背景决定其建设的目标体系。首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剖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时代背景以及宏观环境变迁、教育体制改革和主体发展需求等现实时代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建设目标体系的制定原则和分析模型,最后建立了体系总体建设目标、外部机制建设目标、内部机制建设目标和体系本体建设目标组成的建设目标体系。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建设背景;目标体系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分析

  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说,历史背景是其建设的历史基础,现实环境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这个需求主要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外部环境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二是内部主体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二者又共同激发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历史时代背景

  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和改革历程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发端早于其他教育,经历了古代、现代和当代(新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阶段;其次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催生了高等职业教育并与中等职业教育同时取得了长足发展的阶段;再次是在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加强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沟通和联系的阶段;当前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和教育转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阶段。可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的自发选择和必然趋势。

  ()宏观环境变迁

  就国际局势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的重要时期,国际间冲突与合作、竞争与妥协开始由慢节奏转向快车道,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多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经历阵痛期和过渡期。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政治舞台波诡云谲,外交领域针锋相对,货币战争一触即发,金融市场动荡不堪,领土争端此起彼伏,贸易纠纷避之不及。金融危机中心从美国转向欧洲,并由危机中心向周边扩散,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回归“再工业化”,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重新回归欧美本土并促使其重新认识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之间天生的纽带关系。

  就国内形势来看,国内社会、政治、经济、法制和教育等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建设进入“深水区”和加速期。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政治体制改革推向前台,反腐倡廉的斗争从应对网络舆情向建立多元监督机制转变;社会改革领域,消弭二元对立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进入攻坚期,工资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箭在弦,“先富”战略开始向“共富”战略转换;统筹城乡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新市民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产业工人需要接受新的技能培训,留守在土地上的农民面对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提升劳动素质;经济方面,在外汇市场上欧元和美元贬值以及国内经济发展需求的双重压力下,人民币日益坚挺和被迫升值,使得出口压力加大,内外需求萎缩,30年通过改革释放出的红利正在递减,中国经济发展增速趋缓已成定局,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依靠人口红利、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经济改革战略的重要趋势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升级、提高经济的有机构成;法制方面,建设进度加快,但法制之间的冲突和分割依然存在,法制的体系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经济秩序和市场规则亟待规范;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急需重构。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从规模战略向质量战略转变,促使人力资源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规模和数量、规格和质量、类型和结构等均发生了变化,职业教育必然由规模和外延战略向质量和内涵战略转移。

  以上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建立能够应对国际合作和国内改革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常态事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能够应对新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专业人才和业务精英。

  ()教育体制改革

  从现代职业教育体制历程来看,学术界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相关研究,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念;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最早是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提出此概念。近年来,为稳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国家层面还从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等层面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行动。理论研究层面,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设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国家重点课题,全国社科基金教育科学规划设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重点课题,教育部职成司设立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重大课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政策制定层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等相继颁发,教育部规划司正组织起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拟以教育部名义发布,职成司正组织起草《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拟由国务院发布;实践探索层面,2011年初,教育部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划归职成教司统一管理;一批改革目标明确、政策措施具体的职业教育改革项目完成备案程序,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此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也紧步跟进。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理性抉择。

  ()主体发展需求

  社会时代在变迁,职业教育主体的职业发展和需求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职业主体间自由竞争以及经济组织间的自由竞争、分化和整合不断加剧,职业主体转岗换业的几率越来越频繁,其职业生涯发展的成熟度已经不能用同一种职业的可持续性和从业年限来评价,而应该用职业变迁能力的高低来衡量,,学习者会在其职业生涯中多次面临就业、升学、自主创业、转岗换业等抉择,教师会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经历“学校系统培养期、职前经验获得期、新手职业适应期、成手专业发展期和专家专业稳定期”等阶段,甚至会由于职业高原期、职业倦怠期和职务晋升等原因调整工作岗位。可见,在新的发展时期,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开始分化和升级,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开始出现多元化的态势,这就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由供给导向的行政型管理体制转向需求导向的服务型管理体制,按照师生发展的需要提供教育服务和指导工作。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体系

  ()制定原则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不仅决定了其建设的内容,还决定了其建设的目标体系。从上述分析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具有变化性、发展性和复杂性,,既有历史的积淀,也有远景的期盼,既有国内改革的需求,也有国际交流的呼唤,既有内部变革的动力,也有外部调适的压力,这就决定了其建设任务的多重性和艰巨性,因此必须建立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就总体而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是改变以往“以静制动”的惰殆作风,树立“以变制变”的积极风尚,积极适应体系外部环境发展和体系内部主体发展的双重驱动,促使职业教育不断发展。

  就体系外部环境的社会经济发展来看,我国已经从农业大国成为工业大国,并正在从制造型大国向创造型大国转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我国各区域、各产业之间(以及内部)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正处在服务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共存且以知识经济为主的四元经济时代,这就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要能够适应这种固有的历史基础,还要能够在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和谐社会等改革中有所作为。

    就体系内部的主体发展来看,职业教育的主体(师生)的职业生涯和身心需求也具有发展性。首先,根据德雷福斯(Hubert Dreyfus,1929-)的理论,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新手、优秀新手、胜任教师、熟练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等阶段;其次,根据萨柏(Donald Edwin Super,1910-1994)的理论,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等职业角色,其职业生涯均会经过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再次,根据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各类职业主体的生理和心理也具有发展性,他们会表现出从生理性、物质性的低级需求向心理性、精神性的高级需求发展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这些需求还与主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在新手阶段,他们“初出茅庐”,事业、家庭都处于初创阶段,其对基本生存的渴求比较强烈,而在其成为专家阶段,他们对职业任务“游刃有余”,事业和家庭都非常稳定,他们能够有精力把职业当做“事业”来看待,而不必疲于奔命寻求职业所能带来的物质补偿以求生存。

  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体系,从宏观来看必须积极响应社会政治经济的需求,从微观来看必须积极呼应职业主体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并在内外双重动力的促进下,从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发展,从被动适应向主动改革转变。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体系必须在围绕“适应性”的总体要求下,把握五个原则:在时间维度上把握“传承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原则,在空间维度上把握“内部协调衔接完善,外部开放适应引领,内外互动共生发展”的原则,在关系链维度上把握“坚持以人为本,消弭外部矛盾,调和内部矛盾”的原则,在本体维度上把握“定位准确,特色鲜明,职普融通”的原则,在视野上把握“扎根区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原则。

  ()分析模型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际上是以“环境—体系—主体”三大核心要素紧密耦合而成的共生系统。其中,“体系”是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环境”是不受职业教育体系左右的外在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是社会经济,这是其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基础,舍此则没有职业教育的存在基础;“主体”是受职业教育体系约束的内在要素,具体来说主要是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学习者和教师,这是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舍此则绝无职业教育的存在价值。

  在这个共生系统中,有三个关系链,,“环境—体系”,“体系—主体”和“环境—主体”。就行为流程来看,前两个是最直接的关系链,后一个是间接的关系链,需要通过“体系”作为中介才能实现。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实质是,着力解决“环境—体系”、“体系—主体”之间存在矛盾,从而最终解决“环境—主体”之间的矛盾,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适应社会经济有机构成的需求和主体发展的需求,从而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的主体(尤其是学习者)适应社会经济有机构成变化的需求。

  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至少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总体建设目标,第二个层次是外部机制的建设目标,第三个层次是内部机制建设目标,第四个层次是系统本体建设目标。

  ()目标体系

  综上可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多任务、多目标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环境—体系—主体”共生系统的内部、外部的多个关系、多个层次和多种要素。根据上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动力机制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分析模型,可以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体系归纳于下:

  1.体系总体建设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就是对其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的适应性,其建设目标的关键是解决“环境—体系—主体”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由于社会经济的有机构成和职业主体的需求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所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旨归应该是,在国家层面统一的标准和法制的保障下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学校职业教育、社会职业培训和企事业单位职业培训齐抓并举且能互通互融,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职业继续教育一脉相承且能兼顾分流、就业和转岗换业等多种需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且能够双向转换,其目的一是以多元化的办学模式解决职业教育自身在空间上的二元对立性和生产力分布的不均衡性,二是以一贯制的办学体系和职普融通、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等值互换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为平台,满足主体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需求的多样性。

  2.外部机制建设目标

  首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机制需要处理“环境—体系”之间关系的问题,充分适应社会经济有机构成的变化(或者说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人才高消费的理性和刚性需求,以及对各种规格的高素质、高技能、高技术劳动力的需求。这就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具有开放性,主动接近产业经济组织,与产业经济组织形成共生利益关系,打通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的隔阂,实现与产业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充分吸纳国际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经验,结合本地实际需要创生新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模式,积极配合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蓝海战略,对外输出职业教育服务、招收职业教育国际生源。

  其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机制还要处理“环境—主体”之间关系的问题。主体(师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价值要素和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必须在以人为本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下构建大职业教育体系,充分满足主体专业化发展和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最终解决“环境—主体”之间的矛盾,实现“主体”在“环境”中快意生存、自由发展和实现社会抱负。

  3.内部机制建设目标

  内部机制是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之间以及各层次内部的匹配关系,其建设目标的关键是解决“体系—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新的发展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实现组织机构和法律制度的成套化和体系化建设,靠法制保障职业教育组织发挥应有的功能、施展特定的行为,,教育行政管理、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投资捐赠、评估和督导等。这就不仅需要职业教育的组织建设,更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否则难以实现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责、权、利”的明确划分,也就难以实现职业教育组织各个层面改革的预期目标,实现预期功能。

  4.体系本体建设目标

  体系本体是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组成的结构,其建设目标的主要是解决物理层/组织层、表现层/行为层、规则层/制度层之间的耦合关系。

  物理层/组织层的建设目标涉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素、层次、类型、比例、结构、规模、布局、管理体制等方面。在要素的投入方面,无外乎是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投入。根据和谐管理理论,要想顺利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并发挥应有的预期功能,二者必须达到和谐。此外,资源投入密度要注意均衡性,以消弭由于行政和地域等先天原因造成的区域之间、院校之间资源的差异性;资源投入向度要注意公益性,减轻学校和学生的经济压力,使其能够通过就业后的职业活动回报社会;师生发展要秉持人本性的原则,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使他们能够在法制的保障下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对象要注意全纳性,积极接纳适龄学生、退役军人、在职产业工人、新型农民等接受职业教育;师资要求具有专业性,能够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保障下得到校本培训、下厂锻炼、学历进修等多层面的专业训练,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专业发展;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建设要与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相匹配,避免出现结构性矛盾;此外,还要解决层次之间的衔接性问题,学校职业教育、社会职业培训和企事业单位培训等职业教育类型要互融互通,各层次、各类型之间的比例要协调发展;要根据地理区域、人口密度和产业分布等情况,搞好布局规划;根据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状况,适当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要实现部门之间的顺畅性,横向实现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席互动,纵向实现中央和地方各级管理部门的顺畅协调。

  表现层/行为层的建设目标涉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建设目的、教育特色、质量水准、品牌战略、教育功能等方面。在多元化的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以终生学习的理念进行建设,充分满足职业主体在学习领域和职业领域之间多次跃迁的需要;尽管职业教育的特色已经逐渐明确,且“正在进入精细化和微调阶段”,但是在教育属性方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始终需要保持职业教育的特色,再塑不可替代性;现阶段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可以与普通教育分庭抗礼,但是结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必须转入内涵和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来,以“世界水准、国际一流”的卓越质量,创立能够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品牌定位;在教育功能上来说,以终身学习理念协调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充分满足学习者升学、就业、转岗换业、学历深造、技能提升等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满足教师学历提升、下厂实践锻炼和教学行政交替等多样化的专业发展要求。

  规则层/制度层的建设目标涉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理念、指导思想、理论建设、教育规律、法律法规、学校教育制度、评价标准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处在非常复杂的发展背景下,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其建设的主要依据。就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来看,总体仍然处在上升阶段且知识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其建设理念必须具有超前性和引领性,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经过科学论证,此外,还要加强科学研究和科研团队建设,快速建设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指导理论,客观地总结改革实践中发现的教育规律,研究、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并确保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具有灵活性(如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充分保证学习者能够灵活转换学习和工作等角色;研究、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体系,确保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