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专业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旅游管理专业
作者:徐祖海 出自: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发布时间:2014-04-09 18:54:46
 

一、 专业发展历史

2001年学校获准开设“旅游服务”专业,2003年该专业更名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2005年学校本专业获准招收五年制高职学生,并更名为“旅游管理”专业,本专业有两个方向即酒店方向和旅行社方向。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本专业以其广泛的市场需求、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办学质量赢得了企业、社会、以及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2010年该专业成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成为第二批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被评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二、专业基本情况

目前该专业拥有专业教师22人。拥有2个优秀教学团队,其中一个为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专业实验实训设施先进,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7个,建筑面积达到2000余平方米,设施设备总值达到320余万元,相继与企业合作成立了校食尚餐厅、校旅行社及校茶艺馆并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运营和对外营业。建立深度校外实训基地20余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能够紧扣市场、服务地方,试点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立了3+3分段培养2个班,建立订单班、冠名班2个。构建了依托模块化教学的“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最新技术为对象,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技能大赛标准,校企共同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培训师资、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我们在提高自身培养质量的同时,面向社会和兄弟院校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服务及培训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近年来本专业师生完成各项课题8项,编写出版教材10余本,先后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了151210铜的好成绩。

 三、专业建设情况

(一)专业建设思路清晰

1、基于岗位分析,明确培养目标。立足行业发展,深入企业调研,基于岗位分析,我们将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旅游行业的岗位群;具备从事旅游行业酒店服务、酒店基层管理、导游服务、旅行社计调接待、旅游产品开发、营销等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职业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紧跟市场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专门成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其指导、调控作用。近3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深入广泛调研市场需求,编写专业调研报告多份。多次研讨、论证形成新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该培养方案的突出优势为:形成“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岗位考核要求为标准,以“工学结合”教育为手段, 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为支撑,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为目标,循序渐进,全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

3、依据产业发展,形成优势专业群(链)。按照“十二五”江苏省及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充分整合学校现有资源,以五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主体,三年中职酒店服务专业及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两翼,形成专业群。同时将学校商务管理系商务英语和会计两个专业与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整合形成专业链。

(二)课程建设内涵丰富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一方面根据旅行社、景区、酒店等旅游企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确定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三个课程模块。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职业能力设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为轴心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单元,课程单元和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内容由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组成。充分体现了课程结构、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形成理论教学+认识实习+教师导学+校内实训+企业实践的课程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建立由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老师组成的课程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形成由专家指导课程建设的机制。

 2、打造一批精品课程。我们自2009年开始结合旅游企业岗位特点,从旅行社、景区、酒店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为主线,确定了分批建设3门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分别是《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技能》和《模拟导游》。根据每门课程的需要,我们与南京导管中心、南京德高国旅、江苏凤凰集团厦门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三维动画仿真软件,配套建设了仿真实验平台,将课程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以形象化的三维动画展现出来。

3、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自2008年以来,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等先进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根据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企业工作场景,引进企业文化、开发仿真软件,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课内实训、校内基地实践、技能大赛、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加强专业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占70%,部分课程实现在线学习、答疑。

4、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按照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特点,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行业评价相结合。推行以证代考,实现教学评价社会化,重视企业对实习生、毕业生的评价,重视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目前已将《旅游英语》、《前厅与客房服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规》、《导游服务技能》、《模拟导游》6门课程纳入考核评价改革之列。

(三)培育精干高效团队

我们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重点抓好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干、师德醇厚、稳定的师资队伍。

1、突出高端引领带动,实施专业负责人制。聘请在校内外有影响,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深厚,科研成果丰硕的资深老师担任专业负责人。在专业教师团队中发挥领头作用,主动带领教师根据行业岗位变化及市场人才需求调整专业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紧密相连。

2、发挥工程牵引效应,提升教师业务素质。通过专业建设的长期积累和锻造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学历进修、国内外研修、企业挂职锻炼、“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及信息化大赛、技能比赛等形式培养骨干教师;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生产实训基地,校企双向交流机制,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3、建设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我们按照“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先后申报成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和“导游技能训练指导教学团队”两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通过两年建设,师资水平大幅提升,在教学、科研、技能大赛、校企合作等众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0128月,我们再接再厉,又成功入围南京市旅游管理优秀教学团队,南京市教育局为此专项支持建设经费30万元,20129月份开始建设,目前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已完成70%,团队各项建设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已位列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前列。

(四)教学设施日益改善

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前瞻实用,师生共享”的原则,建设了一大批先进校内实训基地如模拟导游室、客房服务训练中心、餐饮服务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等。创建了集生产、教学、实训、创业为一体的宝中旅行社、食尚餐厅等。目前已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校外实训基地已达16家,目前正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扩大合作层面,加大合作力度,拓展2家以上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新增6家大型校外实训基地,使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22家,学生就业基地超过30家。

2、全力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发特色教材。本着开放、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引入行业职业标准、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服务场景、企业案例、企业网站等元素,按照职业教育规律,我们与全国50余所一流院校合作建设《导游服务技能》、《旅行社计调业务》、《餐厅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等10门课程教学资源库。我们还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建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团队,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和行业地方特色校本教材,目前已开发成功《模拟导游》、《饭店英语考级手册》、《南京导游资格面试指南》、《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导游服务技能》等6门教材,其中《导游服务技能》还被确定为“十二五”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地质旅游》及《南京旅游文化》两本特色教材正在建设中。

(五)持续深化校企合作

1、建立了校企合作机构,完善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近年来我们依托江苏餐饮职教集团、江苏旅游职教集团和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企业,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作委员会,聘请江苏旅游行业专家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制定本专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校企合作工作内容和进度。

2、深度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本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多途径搭建工学结合平台,实现技能实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核心课程与技能证书相融通。引起入校,共办实体,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盘活实训设施,创建餐厅、旅行社等校内工学结合平台。企业内设教学点,在南京双门楼宾馆等企业设立教室。通过自办实体和企业合作,分期、分批、分岗位安排学生实训实习,实现了工学交替,轮岗实习。基于旅游企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对接,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相融通,双证率达100%

(六)教学实施改革创新

1、注重细节,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管理监控得力,建立了由分管校长负责、督导室、各行政部门、系部及教研室共同构成的教学管理网络。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学校投巨资建设了数字化校园,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课堂教学监控网络。此外校系专门出台了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细则。

2、顶岗实习管理职责清晰。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学校不仅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还出台了实习管理相关制度,配备专人校外实习管理,明确了企业、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各自职责。

3、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以点带面,分步推进。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有方案和实施计划,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情景教学模式,积极倡导理实一体化和项目化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逐步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四、专业品牌特色彰显

1、以“高”、“职”为抓手的人才培养目标特色。

这里所说的“高”是“双高”,即高素质、高技能,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相区别。本专业设置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群,以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开设了较大比重的高技能课,如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会计等课程,为培养高技能型旅游管理人才创造了条件。再如对于旅游英语的掌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开设了旅游英语、导游情景英语、酒店情景英语等课程,以适应涉外旅游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这里所说的“职”是强调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更加重视与专业对接的行业、岗位需求,将在校五年的学习看成是上岗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其课程设置直接与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相一致,强调的是实用性、应用型,而不是基础的宽厚、体系的完整。

2、“现在进行时”的“双师型”师资特色。

通过自主经营旅游企业(校宝中行旅行社、校食尚餐厅)以及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教师直接参与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和竞争,形成“现在进行时”的“双师型”师资特色。尽管现在一般高职院校都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但我们强调的不是“双师”资格,而是现在正在从事“双师”的工作,履行“双师”的职责。过去有些教师,虽有过从事社会行业和岗位工作的经历,但不一定能适应现在的要求;有的教师也考取了某一职业资格证书,但那只能代表一种考试成绩,不一定能符合具体岗位的需要。现在,我们的“双师型”教师既能教学,又能实战;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时,同时扮演的是两种角色,一是代表学校,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但同时也代表旅游企业,按照实际岗位的要求进行指导;老师在校进行日常教学时,不仅按照学校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同时也代表旅游企业进行某岗位的知识技能传授。

3、“前店后院”工学结合教学载体特色。

以国内外旅游市场对现代旅游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借鉴国内外旅游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本专业构建有管理权限的校企合作教育载体和工学结合的教学平台,形成“前店后院”工学结合教学载体。

4、项目化工作过程教学特色和“三阶梯”实践教学体系特色。

自主经营与管理的“前店”为项目化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天都在参与旅游市场竞争和为旅游者服务的“前店”不断接到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需要有人去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而这些任务和项目,经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筛选,或模拟,或实战,成为体现最具体最现实工作过程的教学。而一些难度较大、尚无先例、带有一定探索性的项目,常常成为师生共同进行的研究课题,学生的课程作业、毕业作业乃至教师的研究论文,选题往往来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