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就业之声】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
作者: 出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13-04-15 13:33:51
 

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

我们曾不停地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最符合企业需求,企业希望进入企业的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开展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应该倾听企业的诉求。”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华圣带来了企业界的呼声。

 

        黄华圣认为,作为企业,除了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外,更关心的是学生的职业素质。企业界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要具备以下素质:

素质1:有强责任心、敬业精神。

素质2:有良好心态,诚实守信。

素质3:能踏实肯干、工作用心。

素质4:有基础知识,具备可塑性。

素质5:掌握专业技术,动手能力强。

素质6:掌握新技术,适应现代产业。

素质7:有挑战能力,适应工作压力。

        多年的企业实践告诉我们,对于企业来说,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整个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骨干,更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的魅力所在是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包括产业一线优秀技术工人、技师型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开发型人才、管理型人才。

        这些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一些严重问题。黄华圣从行业企业的角度谈了几点看法。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到大企业后,流动过快,不利于其本人和企业的发展。

        据最新调查,中国企业初级员工的服务年限平均为2.3年,中层员工为4.2年,高层员工为5.8年,均比欧美企业同级员工的服务年数少3~4年,甚至有媒体形容中国人才以光速流动。合理的人才流动是一件好事情,但流动过快则不利于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学生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岗前、业务流程、业务技能培训等环节。由于人才流动过快,造成企业在人力资源建设上不愿意再做更多的投入,而更倾向于向社会直接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这不利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从员工自身来说,经常更换工作,不利于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从企业角度,过快的人才流动对企业也有不少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企业内部危机。

        因此,职业教育该如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长期有效地规划,如何真正投身到企业的生产建设中去,主动服务与企业,成为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

    应深入了解工业、企业文化内涵,与校园文化有效融合。

        企业文化是一种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直接表现在生产、经营、管理、员工行为及企业形象上,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宣传口号,它包含具体实际的行动。因此,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灌输敬业精神、热爱工作、关心企业、懂得感恩等之外,更要把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的实际行动中,让他们在学校里就能接触并深刻体会到工业、企业文化的内涵。

        因此,校园文化要注重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通过自身努力,逐渐上升到职业成功人士。

    应以学生具备的就业能力来评定职业教育办学的成功度。

        今天我们很多家长、学校都非常关心学校的就业率如何、学生就业后能拿到的工资如何,这也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但刚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往往只掌握了一些简单技能,没有形成综合能力,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缺乏工作经验,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很多学校都以学校的就业率如何好,学生就业后拿到的工资如何高,来说明职业教育办学的成功度。家长的厚望,加之学校误导,使学生的想法与社会实际情况发生了偏离,以致于学生认为就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工作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这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评价职业教育成功与否,不应该以绝对的就业率、就业工资来评判,应该以学生具备的就业能力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切实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关键是双赢。各行各业均需要大量人才,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要都有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愿望。但由于应届毕业生不够成熟、稳定,流动频繁,造成企业转向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经过社会历练洗礼后稳定的员工,这本身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对校企合作的发展史极为不利的。作为职业教育培养企业喜欢用、能够用的应届毕业生。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培养学生。现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没有作出专门的规定。黄华生认为,校企合作要深入发展,首先必须加强学校自身改革,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深统筹管理,加强税收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要与现代产业体系紧密对接,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2009年1月14日至2月25日,国务院相继出台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十大振兴产业。2010年9月国务院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经济正面临的战略抉择。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迈进,预示着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预示着行业企业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劳动者。以浙江省为例,根据浙江省发改委2007年统计数据,全省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共有工业产值5亿以上产业集群462个,生产单位23.7万家,这些经济产业集群区块经营领域十分广泛,经营范围大到一个产业,小至一个产品或者一个零部件。因此,要注重对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使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创新与现代产业体系紧密对接,并融入产业、行业、企业、学校、职业和实践要素。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设置、调整专业,更好地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最广大求知识、求技能人的期盼;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这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期盼;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这是推进校企合作的期盼。这些期盼,在研讨中渐行清晰,在实践中渐近实现。在年会论坛上,代表们分别对职业教育的体制与机制创新、教学改革创新与教学支队建设、职教德育工作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职教师资队伍与校长队伍建设、创新农业职业教育与振兴农村职教发展、职教职业指导与就业创业教育、高职内涵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等专题进行了研讨。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综合 旬刊2010,34)